從古到今,歷史進程中一直遵循着弱肉強食的規則。繁榮富強的泱泱大國可以說話硬氣,周邊小國只有依附着大國才能謀求發展。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中也曾是個超級大國,出現過幾次盛世場景。不管是經濟還是政治,或者是文化方面都可以說是領先全球的水準。

最有名的就是大唐,那時候不但本國經濟貿易做得風生水起,社會穩定繁榮,而且還對外來人員非常歡迎,用博大的胸襟包容着來自四面八方的各國使者,讓我國能開放對外,也讓外國人見識到中國的強大。尤其是靠近我國的一些小國家,對我們也是十分尊重和崇拜。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相鄰的東南亞小國越南。連它的名字的來歷都和中國有莫大的關係。

越南和我國曆史上就有很深的淵源。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霸氣消滅了東方六國,讓戰亂的局面能實現大一統。此後,一鼓作氣,秦始皇開始強勢南下,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嶺南地區。這一片地方就包含着越南的一部分,越南北部當時就歸屬秦朝的象郡管理。

可是到了秦朝末期,我國漸漸失去了對嶺南的控制力,甚至南越地區還得到獨立。到了漢朝,南越竟然得寸進尺,公開挑釁我漢朝。漢武帝一氣之下,派出龐大的軍隊討伐南越國。在公元前111年徹底治服了他們,還在南越設立了郡縣,從此、南越進入了我國的版圖中。 於是中國開始對南越進行長達一千多年的統治。

從漢朝開始一直持續到唐朝,在我國的影響下,南越不管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文明,都在直線式的突破發展,我國文化對南越的影響在東南亞這些國家中算是比較早的。連中國的漢字都被南越人使用了兩千多年,他們現代的許多記錄歷史資料的文獻,用的都還是中國的文字。

後來還有大批的南越人到我國來參加科舉考試,那些清苦的讀書人,一朝榜上有名後,就得以平步青雲,改變他們的命運。直到現在,很多越南人身上都能看到儒家文化的影子,他們骨子裏和中國人一樣,勤勞勇敢,能喫苦耐勞,還發揚勤儉節約的精神。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因爲南越的地理位置離我國中原地區核心地位相距甚遠,所以中央一直對它的管控能力比較薄弱,尤其在經歷戰亂時代的朝代,南越每次都想着辦法搞獨立。比如在動亂的五代十國,南越就趁着我國對它無暇顧及,趁着亂世脫離了統治。

可是後來大宋在完成了統一大業之後,南越還是回頭向我們俯首稱臣,每年進貢,成了我們的附屬國,雖然不是之前那種郡縣制完全歸屬的關係,但是作爲藩屬國一直表現得很安分。因爲那時我國國力昌盛,能夠和我們攀上關係已經是莫大的榮幸。

然而即使再小的國家也有一顆想要獨立的心。誰都想擁有絕對的政權和主權。南越小小的國家在1531年開始分裂,南北政權分裂長達兩百多年之久。經過多年的戰爭,國家政局最後落到鄭氏家族和阮氏家族手裏。

兩方勢力相比較之下,阮氏略勝一籌,他們和歐洲人有接觸,還得到了他們的先進的軍事資源,甚至還僱用了歐洲軍事方面的專家給他們做出指導。清朝的嘉慶年間,越南阮氏在法國人的支持下想要建立了阮朝。

隨後阮氏代表人阮福映派出使者向中國朝貢,藉此機會向清朝提出想要把國號變成南越。皇帝並沒有答應他的請求,看出了阮福映背後的詭計,說不喜歡這個名字,而且懷疑就是南越這個名字給他們帶去了一千多年的紛爭。皇上下令把越南的國號賜給了南越,封了阮福映做越南國王。這也就是越南名字的來歷。

康熙帝也曾經給阮氏和鄭氏從中調解,在1673年,雙方達成了協議,以靈江爲界限,阮氏統治者北方勢力,鄭氏掌管南方政權,就這樣和平的維持了一百年。

不僅僅是越南,東南亞很多小國家當時都是大清的附屬國,國名都是我國曆代的君王所賜,更改國家名字那麼大的事情都要得到我國政府的允許,由此可見,我國在歷史上的地位曾經是多麼輝煌。

只是到了清朝後期逐漸走向了衰亡,仔細想想,曾經的輝煌盛世在清末期變得蕭條破碎,本來是受到周邊國家的尊敬,後來變成被各國侵略瓜分,這種落差實屬讓人惋惜和悲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