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调节不足。3.调节灵活度不良。

/ 1 /

调节功能检查回顾

1.调节的概念

人眼为看清近距离物体而增加晶状体(主要是前表面)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此种作用机制称为眼的调节。

无穷远处平行光通过正视眼汇聚在视网膜上。

正视眼看眼前有限距离物体,物体变为发散光状态,当没有发生调节时,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像。刺激调节的根本原因为此时视网膜上的模糊像。

正视眼看眼前有限距离物体,物体变为发散光状态,当发生调节时,晶状体前表面变凸,增强了眼镜的汇聚能力,使焦点落在视网膜之上,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像。

2.调节机制

远距离:睫状肌放松→睫状小带收缩→晶状体变平→屈光能力减弱

近距离: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能力增强

3.调节功能检查

1)负相对调节(NRA)

  • 反应调节放松的能力
  • NRA正常值:+2.00±0.50

2)调节反应(BCC)

反应调节使用是否精准

  • 调节刺激
  • 调节反应

正常值:+0.25~+0.75D

3)正相对调节(PRA)

  • 反应调节紧张的能力
  • PRA正常值: -2.50±1.00

4)调节幅度(AMP)

  • 反应了最大调节力
  • 正常值:最小调节幅度=15-0.25 ×年龄

5)调节灵活度(FLIPPER)

  • 反应调节的速度
  • 正常值:

单眼:12cpm

双眼:8cpm

/ 2 /

双眼视功能异常(调节)

非老视性调节功能异常

1.调节不足

A 症状

1)视疲劳,长时间工作后感觉疲劳欲睡觉

2)视远、视近均模糊,尤以近物明显,注意力无法集中

3)头痛、牵拉感,眼肌紧张,阅读字体有移动感

4)眼干、畏光、流泪等症状

5)不能长时间视近物, 希望避免近距离工作

可能症状: 头痛、颈部僵硬、全身乏力

B 体征

1)调节幅度降低,比年龄相关最小调节幅度低2D以上

2)调节滞后:MEM结果>+0.75D

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困难

4)正相对调节(PRA)降低

5)近处(40cm)BO模糊值可能偏低

2.调节过度

A 症状

1)视物模糊、视力不稳定

2)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痛

3)畏光、对光敏感、从视近转为视远时聚焦困难

B 体征

1)调节幅度:正常

2)调节超前:BCC结果<+0.25D

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困难

4)负相对调节(NRA)降低

5)即有可能是内隐斜也有可能是外隐斜,若为内隐斜由于调节用的多,调节性集合大造成,若为内隐斜,则可能集合不足,多用调节补足集合不足的症状。

3.调节灵活度不良

A 症状 :与近距离工作有关

1)视物模糊:特别是从视近物到视远物或从视远物到视近物明显

2)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痛

3)阅读困难,疲劳、嗜睡

4)阅读注意力下降

5)眼眶周围有牵拉感

6)所阅读字体移动

7)希望尽可能避免近距离工作

B 体征

1)调节幅度正常

2)调节反应正常

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困难

4)正负相对调节(PRA ,NRA)降低,也有部分顾客正常

4.调节不能持久

A 症状

1)视疲劳,长时间工作后感觉疲劳欲睡觉

2)视远、视近均模糊,尤以近物明显,注意力无法集中

3)头痛、牵拉感,眼肌紧张,阅读字体有移动感

4)眼干、畏光、流泪等症状

5)头痛、颈部僵硬、全身乏力

6) 不能长时间视近物

7) 希望避免近距离工作

B 体征

1)调节幅度正常

2)调节滞后:BCC结果>+0.75D

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困难

4)正相对调节(PRA)降低

5)近处(40cm)BO模糊值可能偏低

/ 3 /

总结

来源 | 天津万里路视光培训学校(ID:wanliluschool)

作者 | 沈园

原文名 |【万里路视光微课程】第158期:沈园-调节异常的分析;版权归原微信平台所有,本文转载已获授权,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其他平台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