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对于非常好听的歌曲,戏曲等曲目往往称为“神曲”,天籁之声。而在古代,大诗人杜甫在当时听到花卿府中的琴曲时,也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叹。可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民族音乐的发展从未落下。

说到中国音乐的发展最初的“乐器”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了中原大地。相传,黄帝时期,先民们就已经烧制陶埙,制作骨哨等。在夏商周时期,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祭祀,礼用的乐曲,春秋则更出现了《诗经》这样系统收录歌曲的文献。之后,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音乐也随之发展,改变,直至现在依旧是大众最喜爱的消遣娱乐方式之一。在这就不对音乐的发展再进行介绍,而在音乐的发展中,有这四首天籁之音的代表,也是亡国之音的代表,它们即是一个时代艺术造诣巅峰的产物,又是一个王朝没落的悲歌。下面为依次大家介绍一下。

1、靡靡之音

历史书上记载,在商朝末期,曾经有一种乐舞间接的影响了两个王朝。

商末,商王帝辛荒淫无度,既位后不久便开始了昏庸的生活,当时他最宠爱的美女妲己喜欢歌舞,帝辛便令乐师师涓创作音乐和舞蹈 ,这种音乐和舞蹈不仅让商王沉迷,更让商朝国政大乱,在声色犬马之中慢慢走向灭亡。最后,在公元前1046年,表面强大的商朝终于被小的邦国周所灭。商王帝辛和妲己也在亡国之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因为商王帝辛生前的暴虐荒淫被后世称为“纣王”。

商朝—酒池肉林图

据说,商朝灭亡之际,乐师延抢琴向东走,投濮水而死。自此,濮水中常有靡靡之音传出。后来,公元前534年,卫灵公在朝晋时渡过濮水上,听见濮水上的乐曲,心中大喜,于是让乐师涓谱写弹奏。未弹完,师旷听到,立刻制止道:“此为亡国之音,不可听。”可卫灵公无视劝谏,回国后,卫灵公大兴土木,慢慢的变得荒淫无度,生活也日益腐化堕落。虽然。卫国没有灭亡在卫灵公手中,但同样卫灵公也因个人而削弱了卫国国力。

2、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最为大家熟知的亡国之音应数南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虽被称为亡国之音,但其艺术上的评价却极高。

陈叔宝,南陈的末代皇帝,陈霸先的侄孙,少年时生活坎坷,后被立为太子后,多纵情声色,喜好做词曲,因为有了最好的待遇,他的词曲上的才能也突飞猛进。当太子时,他就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嫔妃张丽华,整日和张丽华饮酒作乐,不思进取。当太子继位成为皇帝后,陈叔宝更加宠幸张丽华,朝堂上,常让她坐在腿上临朝听政,私下里,更是无所忌惮,不仅为张丽华和其余喜爱的嫔妃们大兴土木,营造宫殿,更是日夜宴饮歌舞,不理朝政。

纵情歌舞时,后主做了这首: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玉树后庭花

填入新词后,陈后主让爱妃们多加传唱,其中“后庭花”本是一种花,生长在江南,因为花开时特别美丽,又称“玉树后庭花”。后来,南陈就在这样的靡靡之音,莺歌燕舞中被隋朝消灭。据说,就在隋军攻取金陵之时,陈后主还拥着张丽华在恣意玩乐,也因为陈后主的荒淫无度,恣意玩乐,最终亡国,《玉树后庭花》才被视为“亡国之音”,杜牧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唐玄宗与《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祭拜道家师祖老子所做,是唐朝乐舞的巅峰之作,关于《霓裳羽衣曲》的创作,说法不一。

唐玄宗,李隆基,唐中期著名的有为之君,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李隆基登上帝位后,整顿吏治,依法治国,慧眼识人,多用良才,安抚民心,这也使的唐中期的官制混乱,社会积弊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可玄宗毕竟是人,难免会有糊涂的时候。

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沉溺于享乐之中。一改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也被抛之脑后。更可悲的在玄宗罢免贤相张九龄,重用奸臣李林甫。公元737年,玄宗因听信谗言,将三个儿子杀害,改立李玙为太子。公元737年,玄宗招杨玉环入宫,杨玉环懂音律,擅歌舞,很得玄宗欢心。可玄宗并未就此打住,在得到杨贵妃后,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吏治混乱,外戚集团势力壮大,开始专权。

唐玄宗与杨贵妃

在杨氏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开始变得更加无序。朝政更是混乱至极,唐玄宗对比却丝毫没有察觉,依旧纸醉金迷,沉浸在欢声笑语,靡靡之音之中。直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杨国忠,杨贵妃也在马嵬兵变中被杀,而唐玄宗也落得个国破家亡的境地,安史之乱后,玄宗退位。

虽说最终国家未亡,但却已是家破人亡。

4、花蕊夫人—《述亡国诗》

要说真正描写亡国景象的,出自亡国之后的亡国之音也唯有花蕊夫人的《述亡国诗》

花蕊夫人,3、五代十国时后暑亡国之君的爱妃。据记载,宋灭后蜀后,花蕊夫人被掳,宋太祖久闻诗名,召她进宫作诗,花蕊夫人于是做了这首

《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

这首诗是在后暑灭亡之后所做,因此也常被称为亡国之音,可这里的亡国之音确并没有贬义,不像陈后主时的《玉树后庭花》之类的靡靡之音,让人沉沦颓靡。《述亡国诗》只是简述历史,表达了花蕊夫人的亡国之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