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腸鏡下,輔助頂端安置常規透明帽,較好的優化了觀察、操作視野,在此條件下進行硬化劑注射,可以較好的保證注射部位準確和硬化劑用量的適當,有效減少了傳統肛鏡下硬化劑注射存在的風險,臨牀臨牀研究證實CAES技術改善內痔患者臨牀症狀效果明顯且併發症少,是一種方便、安全、高效的內鏡下治療痔瘡的新方法。綜上所述,隨着痔瘡近代概念的提出,痔瘡的微創治療發展迅速,臨牀上也有將多種術式相聯合的痔瘡創新治療,具有安全、有效、減少併發症、改善生活質量等優勢,切實讓患者受益。

硬化網原創 | 轉載請註明出處

痔瘡的近代概念及微創治療進展

陳慧羣、白成、張旭豔

解放軍第967醫院消化內科,遼寧大連,116000

摘要:

痔瘡爲肛腸常見病,如何提高治療效果,減輕其痛苦是臨牀亟待解決的問題。微創治療近年來發展迅速,具有安全、有效、併發症少等優勢。本文對痔瘡的近代概念及新的微創治療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

痔瘡;近代概念;微創治療

痔瘡在肛門直腸疾病中最爲常見,約佔肛腸疾病的88%,其中以內痔最爲常見[1-3],並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加重,以便血、疼痛、瘙癢、痔核脫出等爲臨牀症狀,給患者帶來嚴重困擾,同時術後一系列併發症也增加了患者痛苦。簡單、微創、費用低廉而又效果良好的手術方式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隨着痔瘡近代概念的發展和治療理念的改變,痔的治療目的是以消除症狀而不是消除痔本身[4],因此微創治療凸顯優勢,本文對痔瘡的微創治療進展進行闡述。

1 痔瘡近代概念的發展

痔瘡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靜脈曲張學說和肛墊下移學說[5]。

1.1 靜脈曲張學說

大約從 1761年始,痔就被認爲是肛管粘膜下的曲張靜脈團,是由於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沒有靜脈瓣,靜脈迴流障礙所致。但目前靜脈曲張學說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比如痔出血通常是鮮紅色,故其不可能來自靜脈。有些巨大的脫出性內痔,有時可自發地或經手法擴肛,即可明顯地回到完全正常狀態。並且有學者證實,從出生到健康的成人,直腸靜脈叢一直存在靜脈擴張的現象,所以認爲直腸的靜脈曲張屬於生理性擴張[6]。

1.2 肛墊下移學說

20世紀特別是70年代以後,人們對痔的認識有了飛躍,形成了新的概念,即肛墊下移學說[7]。肛墊下移學說認爲,肛墊具有特殊的粘膜上皮,豐富的動靜脈吻合,大量的Treitz肌纖維,是人體正常的解剖實體,它的主要功能是協助括約肌關閉肛門。痔的近代概念認爲,盆底動力學改變、Treitz肌退行變性和肛墊內動靜脈吻合調節障礙,導致大量的動脈血直接進入靜脈內,增加肛墊內靜息壓,導致靜脈迂曲擴張[3,6,8]。靜脈的充血性肥大又增加了肛墊的下移、脫垂趨勢,久而久之,病人出現疼痛、出血、脫垂甚至嵌頓等症狀時,稱爲痔瘡[6,9]。

2 痔瘡的治療

目前臨牀上對痔的治療原則爲:痔無症狀無需治療,有併發症才需治療,內痔的治療宜重在減輕或消除其主要症狀,解除痔的症狀比消除痔瘡更有意義。痔瘡的治療方法包括膳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套扎治療、多普勒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物理治療、介入栓塞治療、硬化劑注射治療等。

2.1 膳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

改善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肛門周圍清潔和坐浴等對各類痔的治療都是有效的。

2.2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主要方式爲應用保護粘膜的栓劑、軟膏、洗劑和口服藥等,雖可在急性期緩解病人的症狀但是治療往往不徹底,病情易反覆發作。

2.3 手術治療

主要包括傳統痔切除術和吻合器痔環切除術[10]。傳統痔環切術、外剝內扎術爲傳統的手術方式,但因術後併發症較多,已逐漸被吻合器上粘膜環切術(PPH)所取代。PPH是一種基於肛墊下移理論的新型治療方法,在儘可能保留肛門正常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基礎上,應用吻合器在痔的上方環形切除直腸壁的粘膜和粘膜下層組織,同時對粘膜進行吻合,使脫垂的痔核被向上懸吊和牽拉以恢復正常的解剖結構,會堵塞部分痔核的供血動脈,是痔核因缺血而萎縮和消失[11-12]。多個研究結果顯示,PPH的臨牀療效顯著優於傳統的手術治療,能有效切除痔瘡,減少術中出血和縮短手術時間,切口癒合快,術後生活質量改善更明顯,併發症更少[13]。

2.4 微創治療進展

隨着治療理念的演變和肛墊下移學說的發展,痔瘡的治療方式逐漸從外科手術切除逐漸轉向阻斷痔瘡供血動脈、保留肛墊組織的完整性,通過更加微創的治療以改善患者的症狀。

2.4.1 套扎治療

痔膠圈套扎治療是應用橡膠圈進行彈性結紮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通過器械將小型膠圈套住內痔的上級區域,利用膠圈持續的彈性束扎力阻斷內痔的血供,誘發炎性反應,使局部組織纖維化,瘢痕形成,以達到治療目的。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與改進,套扎器械從最初的手術鉗套扎發展到後來的專用膠圈套扎器。近年來發展的自動痔瘡套扎器安全有效,但術後仍會發現疼痛、感染、水腫等併發症[14],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要求術者動作輕柔、規範操作,減少併發症。

2.4.2 多普勒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DG-HAL)

利用肛門鏡式的多普勒超聲探頭確認每個痔核支配動脈的位置,高選擇性的進行痔動脈結紮,結紮後痔核血流減少甚至阻斷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15]。遠期療效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2.4.3 物理治療

包括激光治療、冷凍療法、直流電療法和銅離子電化學療法、微波熱凝療法、紅外線凝固治療等。主要併發症爲出血、水腫、創面癒合延遲及感染等。但臨牀觀察此類方法複發率相對較高。

2.4.4 介入栓塞治療

隨着介入技術的廣泛發展,通過血管內造影精確定位診斷和選擇性栓塞痔瘡的供血動脈。單獨應用彈簧圈栓塞直腸上動脈術後部分病人存在痔瘡再出血,而應用彈簧圈聯合聚乙烯醇(PVA)顆粒栓塞病人再出血率明顯降低,其原因可能是痔瘡中動脈存在較多變異。由於腸繫膜下動脈側枝吻合的存在,即使完全栓塞也不會發生缺血時間。但有學者認爲,介入栓塞治療並不能改善病人痔瘡脫垂的症狀,針對存在嚴重脫垂的病人仍需進一步手術治療[16]。

2.4.5 硬化劑注射治療

硬化劑治療是治療內痔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在臨牀廣泛應用。

傳統的硬化劑有魚肝油酸鈉、消痔靈等,近年來廣泛應用的硬化劑主要有聚桂醇。聚桂醇相比其他注射劑更安全有效,過敏等不良反應少,是德國唯一批准上市的泡沫硬化劑,2010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聚桂醇能促進形成血栓,減少內痔靜脈團血流,且能引起無菌性炎症,引發內痔靜脈團及周圍組織纖維化,進而縮小內痔靜脈團,達到止血目的;由於肛墊組織纖維化,出現肛墊上提,減輕痔核脫垂症狀。此外聚桂醇還有麻醉作用,可減輕患者圍手術期疼痛[17]。

由於傳統硬化劑注射治療是在肛鏡下進行,但肛鏡下視野受限,術者操作空間小,存在較大的因注射位置錯誤導致嚴重併發症的風險[18]。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硬化劑治療術(CAES)用前端帶透明帽的結腸鏡替代肛鏡。在腸鏡下,輔助頂端安置常規透明帽,較好的優化了觀察、操作視野,在此條件下進行硬化劑注射,可以較好的保證注射部位準確和硬化劑用量的適當,有效減少了傳統肛鏡下硬化劑注射存在的風險,臨牀臨牀研究證實CAES技術改善內痔患者臨牀症狀效果明顯且併發症少,是一種方便、安全、高效的內鏡下治療痔瘡的新方法。觀察CAES能有效緩解排便疼痛,徹底止血,患者評價治療效果滿意度接近100%,技術安全,併發症少且輕。進行CAES前常規進行結腸鏡檢查,對於鑑別結直腸其他疾病具有重大意義,可有效防止漏診。有研究觀察92例患者中,2例術後1年內復發,其中包括1例Ⅱ度內痔,1例Ⅲ度內痔,追問病史,兩名患者職業分別爲程序員及司機,工作需久坐,故CAES術後仍需強調改變生活習慣預防內痔復發[19]。

綜上所述,隨着痔瘡近代概念的提出,痔瘡的微創治療發展迅速,臨牀上也有將多種術式相聯合的痔瘡創新治療,具有安全、有效、減少併發症、改善生活質量等優勢,切實讓患者受益。臨牀值得推廣,遠期療效仍需進一步多中心的隨機研究闡明

參考文獻

【1】LOHSIRIWAT V,Hemorrhoids: from basic pathopysiology to clinical management[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 2012,18(17):2009-2017.

【2】周由平,周文浩,劉寧. 痔瘡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臨牀特徵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0,14(25):777-779.

【3】張東銘.痔的現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學基礎[J].中國肛腸病雜誌, 2001,21(3):26-29.

【4】徐雷鳴.腸道疾病的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展[J].中華臨牀醫師雜誌,2013,7(16):9-11.

【5】何雲龍,程卓鑫.痔瘡的外科治療進展[J].臨牀醫藥文獻雜誌, 2017,4(49): 9696.

【6】AIGNER F, BODNER G, CONRAD F, et al. The superior rectal artery and branching pattern with regard to its clinical influence on ligation techniques for internal hemorrhoids[J].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2004,187(1): 102-108.

【7】Thompson WHF. THF. The nature of haemorrhoids, Br J Surg, 1975, 62:544.

【8】張學明,樊智彬,唐宇傑. 痔的綜合治療[C].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2015年學術年會暨全國流調行業發佈會論文集, 2015:806-809.

【9】居海紅.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與開放式外剝內扎術治療痔瘡單位療效及發病危險因素分析[J]. 浙江創傷外科, 2015,20(6): 1098-1100.

【10】李新富,李春鵬. 痔瘡臨牀治療中吻合器痔環切術與傳統痔切除術療效分析[J].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7,24(14):47-48.

【11】郭君.觀察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治療重度痔瘡的臨牀療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6):80-81.

【12】錢華松.痔瘡臨牀治療中吻合器痔環切術與傳統痔切術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5,36(2):284.

【13】黃龍虎,楊鍾惠.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和外剝內扎術治療重度痔瘡的臨牀療效比較[J].臨牀合理用藥雜誌,2018, 11(4):141-143.

【14】張炎.自動痔瘡套扎器治療420例痔瘡臨牀應用觀察[J].廣州醫藥, 2011,42(1):24-25.

【15】李鎮偉.多普勒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紮治療痔瘡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26(17):3963-3964.

【16】於水,孫成建.痔瘡的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J].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34(1):124-126.

【17】付鑫垚,黃桂林,馬輝,侯吉學.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療Ⅲ期內痔的臨牀療效觀察[J].臨牀醫藥文獻雜誌, 2018,5(92):94-95.

【18】張婷龍,楚彥,崔伯塔等.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硬化術治療痔瘡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2017,34(10):709-712.

【19】何君連,黃莉.透明帽輔助內鏡下聚桂醇硬化劑注射治療內痔療效觀察[J].醫藥研究, 2018,19(7):79.

[作者簡介]陳慧羣,女,碩士,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通訊作者]白成,男,碩士,副主任醫師,消化內科主任。E-mail:[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