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倘若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原則,不懂得合理拒絕他人,沒有自己的風骨和底線,就容易陷入糾結。學不會合理拒絕的人,活得很費勁,很心累。

相信你對以下的情景並不陌生:

出國旅遊拒絕不了親朋好友的代購請求,結果不僅打亂了自己的行程,還被埋怨貨源不夠正宗,價錢不夠優惠;

工作上,拒絕不了同事的請求,結果出了小差錯,倒成了背鍋的人;

親朋好友開口向你借錢,自己最近手頭上也有點緊,但礙於面子就委婉拒絕,最後卻被說是小氣……

面對讓自己爲難的請求,心一軟,硬着頭皮答應,最後卻發現自以爲的好心腸,久而久之被人當成了理所當然。

面對自己不想出席的邀約,因難爲情而拐着彎推辭,結果不僅拉長了自己糾結難纏的時間,還引來別人的誤解。

很多人,因爲難爲情,所以一直陷在理不清的麻煩中。

很多事,因爲不好意思開口,憋着忍着,卻換來別人的得寸進尺。

學不會合理拒絕的人,活得很費勁,很心累。

有一種智慧,叫乾脆拒絕

三毛說過:“不要害怕拒絕別人,因爲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侯,他的心裏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愛情中亦是如此,既然他是來追求你,那麼他的心裏也早已有了兩個結果。要麼你答應他,要麼不答應他。

退一步說:“如果這個男生因爲你的拒絕就不和你做朋友了,那麼這樣的男生也不值得交往。難道說,兩個人做朋友,就非要有利可圖嗎?我接觸你,就是要讓你當我的女朋友,當這個目的沒有達到的時候,我就離開你。”

這樣有目的的去接觸別人,一旦目的達不到,就立馬抽身,那他的這種價值觀也未免太過功利,當朋友也是利用你,還不如早點拒絕。

哈佛大學一份歷時3年、樣本數爲1000多人的調查,其結果顯示:學會合理拒絕的人,相對來說能減少90%以上的不必要麻煩。

這就意味着,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個人時間和財富的浪費。

可見,餘生不長,懂得拒絕多麼重要。

這世上有一種合理的拒絕,叫“乾脆地拒絕”。

乾脆地拒絕,並不是指語氣強硬,不留情面地回絕他人,而是指讓對方明確地知道這個忙你幫不了,或是你不想做這件事。

乾脆的拒絕,也可以包含友善、尊重和風趣,讓溝通在有效表達的前提下,多了幾分溫情暖意。

與其抱着爲別人着想的念頭,遮遮掩掩地找藉口,不如明說,既讓對方省下了周旋的時間,可以另尋辦法解決,也讓自己鬆了一口氣。

有時候,你一味地答應,他人察覺不到你是頂着壓力在幫忙,以爲對你來說只是小事情,並不會耽誤你的時間。

而不拖泥帶水地明說,既是讓別人明白了你的難處,又讓自己從人情世故的捆綁中得以解脫。

最舒服的關係,是不怕拒絕

畫家齊白石也有過這樣的煩惱。

他成名後,上門求畫的朋友絡繹不絕。他一開始不敢拒絕任何人,笑着答應下來,卻累壞了自己,還因此得了一場大病。

經歷了那場大病後,齊白石毅然決然地在客廳貼出明碼標價的文字:

“告之: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辱,請照潤格出錢;

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十元,藤蘿加蜜蜂,每隻二十元;

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

已出門之畫,回頭加題,不應。”

這樣一來,朋友們心中也有了數,便不再提無理的要求。

一段感情若珍惜和在乎彼此,便不需要爲了討好而不敢拒絕,若不在乎,則更加不必因此而感到愧疚。

有什麼事,心平氣和地攤開來說:

我能理解你碰到問題時的爲難處境,你能理解我愛莫能助的心;

我深知你想我出席某個場合的熱情,你也明白我不愛熱鬧的性格。

這樣的感情,才更經得起考驗。

懂得拒絕,才能活得不糾結

倘若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原則,不懂得合理拒絕他人,沒有自己的風骨和底線,就容易陷入糾結。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微笑地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有所拒絕,往往也是有所堅持。而一個人行走於世間,最與衆不同的氣質便是來自於他守護的東西,這是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所在。

雖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很多時候是相互麻煩而來的。

但生活不易,解決自己的問題已讓人精疲力盡,況且誰都不是救世主,沒有責任也沒有能力去解決所有別人拋來的難題。

最好的相處狀態應該是:有餘力,便力所能及地幫,力不足,便合理拒絕。

同時,懂得恰如其分地拒絕,也尊重和理解別人的拒絕。

如此一來,才能享受更多快意灑脫的時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