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十一章 聖術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上一章中韓非子爲避免“國有擅主之臣”的出現,造成君主成孤家寡人,臣子卻結黨成勢的局面,最終發展爲田恆弒臣之禍患,爲君主獻策依法治國。韓非子的主張首先是朝中“有術者之爲人臣”有臣子懂法術,其次是法術之士敢於獻策,第三是所獻之策必是“上明主法,下困奸臣,以尊主安國者”,是對上彰明君主的法令,對下制服奸臣,以此來尊崇君主,安定國家的律法。依法治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隨着人口的增加,疆域的擴大,單憑君主的個人魅力與權勢已經不能夠管理社會、統治國家,這時能體現君主權威與意志的律法自然就會被君主選中,作爲統治國家最有效的工具。

韓非子對於臣子獻策依法治國有自己的程序與邏輯。首先是“是以度數之言得效於前”意思是法術主張能進獻出來。法術之士通過自己的智能將依法治國的策略獻給君主,並得到君主的認可與認同,這一點很重要,說明戰略很正確,做了正確的事。看看前文,韓非子用了多少篇幅來說明不依法治國的後果,甚至說到國破君亡的地步,就是要讓君主明白並採納依法治國的主張。韓非子這種先嚇唬後說辦法的進言策略是現代廣告手法的鼻祖。

有主張還不夠,還要有具體的辦法,韓非子在提出策略後緊接着又提出了辦法“則賞罰必用於後矣”意思是賞罰制度接着就能實行了。依法治國是戰略,賞罰分明就是戰術,戰術就是正確的做事。天下律法與規則,核心就是賞罰,我們說國家律法是君主權威與意志的體現,那麼賞罰就是握在君主手中的權柄。告訴君主要依法治國,還要告訴君主怎樣才能實現依法治國。這是進言者必須要具備的素質,提出問題,還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供君主參考與選擇。

天下的律法與規則,無外乎定規則明處罰,規則是用來約束大家言行的,處罰是用來懲辦違反規則的人。中華文化的精髓是敬畏天地,律法是人們效法天地的成果,所以敬畏律法,就是敬畏天地,而律法又是君主權威與意志的體現,故敬畏律法就是敬畏君主,這就是文化的力量,而這一切的前提與基礎是依法治國的國策。

對於洞悉律法價值的君主將會怎麼做呢?韓非子說“人主誠明於聖人之術,而不苟於世欲之言,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 意思是君主真正懂得了聖人的法術,而不遷就世俗的言論,就會按照名實來判定是非,根據驗證來鑑別言論。我們在前面說過律法是人們效法天地的成果,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總結,絕不是世俗文化的體現,也就是說律法來自於天地,而不是人類自己,只是人類將其具相化。就像重力一樣,是先天存在的,牛頓只是發現了它。

君主真誠而明確的掌握了律法的作用,並且知道了推而廣之的方法,那麼他絕不會受世俗言論的影響,就會採取“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所方法來治理國家管理臣民。這二點是韓非子一直所倡導的,也是實踐論的最早版本。名副其是就好,名不副實就是不好,實事勝於雄辯,說的再好要看實效。你的名聲再大,也要用實事來證明。

《是以度數之言得效於前,則賞罰必用於後矣。人主誠明於聖人之術,而不苟於世欲之言,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

在公司管理中,“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是老闆管理員工的最好方法,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你有再多的文憑與稱職,還是要看實際的工作能力,要名副其實。對於員工的言辭,還是要通過實效來考查,員工說能遵守公司的制度,那就看在實際工作是否真的遵守了制度。在銷售管理中,用績效核的辦法來審驗業務人員的言辭,他說能回款多少錢,那就看實際的回款額。老闆切不可只聽不看,只憑江湖傳聞或是一面之詞就確定職位與待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