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神長相的重新塑造,

會成爲別人眼中的一道風景!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人到半百,備酒祝壽”的習慣。文人雅士稱男性生日“懸弧令旦”,稱女性生日爲“設帨佳辰”。 一些人做壽時愛請名人題祝壽詩和對聯。有的祝壽詩別具一格,歷來傳爲佳話

1

江南才子唐伯虎一日被蘇州某豪門請去賀闊老太的壽宴。

酒到酣處,有人提議請唐伯虎題祝壽詩助興。唐伯虎乘着酒興,隨手在紙上寫了一句:

這個婆娘不是人

太不尊重了,唐先生莫非醉了?豪門之子個個目瞪口呆,氣氛很緊張。

唐伯虎不以爲意,稍停一下,寫下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塵

衆人見後稱妙,廳堂裏馬上響起陣陣讚歎和歡笑聲。聲未歇,唐伯虎又寫下了一句:

兒孫個個都是賊

在場的子孫們個個氣得怒目圓睜,意欲發作,這時,只見唐伯虎含笑而又瀟灑地結束了這首祝壽詩:

偷得蟠桃獻母親

這時,豪門全家高興得眉飛色舞,賓客們也嘖嘖稱讚。

唐伯虎所寫的祝壽詩,別開生面,通俗有趣。嬉笑怒罵,險中見奇。不同凡響,別具一格。全詩先貶後褒,以貶襯褒。顯得不入流俗,曲折有變,波瀾起伏,從而給人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了。

2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科甲出身,他系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書法、繪畫及詩文皆精。在知縣任上,關心民瘼,有詩云:“衙署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他不攀龍附鳳,傲然自立,爲人別具一格,詩聯更見奇絕。

有一次,鄭板橋被姓陶的地方請去祝壽,赴宴祝壽。怎奈天不作美,大雨滂沱。宴後,主人捧出文房四寶,諸賓客相繼獻詩作畫賀壽。

最後,輪到了鄭板橋。鄭板橋提起筆就寫下了“奈何”二字,觀看的人不由得稍稍一震:賀壽理應寫些恭維之詞,少不了吉慶之言,怎麼以“奈何”二字起句?大家正在納悶,只見鄭板橋又接着寫了“奈何”二字。此時主人見了,也暗暗稱怪,但又不好意思說什麼。

鄭板橋寫罷兩個“奈何”後,接着又添寫了“可奈何”三字。這時,大家不由得面面相覷,也顧不得禮儀而紛紛議論起來,也有人開始指責他。但是鄭板橋毫不理會,蘸了蘸墨,揮筆狂書,頃刻間一首絕妙的賀壽詩寫成了:

奈何奈何可奈何,

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李公壽,

壽比滂沱雨更多。

衆人一見此詩,無不拍手稱絕。

3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和金石學家趙明誠,是一對著名的“詩詞夫妻”。相傳有一次,他倆被邀請到青州參加烏老壽星150歲的壽宴。酒過三旬之後,衆人請李清照夫婦作一副壽聯,以祝烏老壽誕。丈夫趙明誠故意向李清照挑釁,爲了難住續寫賀壽對聯的妻子,他在上下聯的開頭都設置了極爲艱難的關卡:

烏龜方姓烏;

老鼠亦稱老。

這是一副藏頭聯,開頭藏“烏老”二字,言詞卻極帶貶義,要求續寫者不光要結構上接續對聯,還要在內容、意思上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使之變爲褒義,達到頌讚烏先生150歲大壽的目的。

李清照不愧爲一代女豪,略一沉吟,便續寫了對聯。聯曰:

烏龜方姓烏;龜壽比日月,年高德亮;

老鼠亦稱老。鼠姑兆寶貴,國色天香。

(鼠姑乃牡丹花的別稱)

此聯在趙明誠巧嵌“烏老”二字的基礎上,又借用了龜、鼠等可愛的小動物形象,運用出人意料的手法,對烏老的德行、操守進行了充分的讚頌,給人以出其不意的效果。實在是妙不可言。

據說自此以後,趙明誠對李清照佩服得五體投地。

4

在康熙八十大壽的時候,有一個善於奉承拍馬的大臣,進獻了一副祝壽對聯:

天數五,地數五,五十五年,

五世同堂,共仰一人有慶;

春八十,秋八十,八旬八月,

八方萬國,鹹呼萬壽無疆。

很顯然,這副對聯所用的是歌功頌德,溜鬚拍馬之詞。但上聯巧妙嵌入五個“五”,下聯連用五個“八”,照應乾隆在位五十五年、五世同堂,八月生日、八旬大壽(“旬”指十年,“八旬”即80歲)的對聯技巧運用,使該聯平添了一番數字趣味、文化內涵。

5

清代文學家劉鳳誥,才思敏捷,涉筆成趣。一日,一老翁用貴重的紙請他寫副對聯,當時他正伏在桌旁寫字,就問老翁:“何時出生?”老翁笑道:“十一月十一日。”劉鳳誥即在紙上寫道:

十一月十一日

老翁看了暗暗叫苦,但不敢出聲。他又問老翁今年多大歲數了。老翁說:“正好八十歲。”於是,劉鳳誥接着續寫下聯:

八千春八千秋

老翁喜出望外,稱謝而去。

6

相傳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宮”開千叟宴,應邀赴宴的人達3900多人。

其中有一老者141歲,他便以此爲題,與紀曉嵐對句。乾隆出了上聯: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紀曉嵐思索片刻。當即對出下聯: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乾隆聽罷,連聲稱妙。此聯妙在它是一道數學題。60歲(花甲)×2(重逢)+(增加)3x7(三七歲月)=141歲;70歲(古稀)×2(雙慶)+(更多)l歲(一度春秋)=141歲。這是一副對仗工整.構思奇妙的絕妙之聯。

乾隆年間,湖湘一老人百歲,嶽麓書院主講王文清送百歲老人一壽聯:

人生不滿公今滿;

世上難逢我獨逢。

“人生不滿百”、“世上難逢百歲人”均爲世間俗語,上、下聯雖將“百”字隱去,但所言均在“百”上,可謂巧妙。

7

傳說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生前爲官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得罪了很多權貴和豪紳。六十大壽時,門庭冷落,車馬稀疏,家人頗爲不平。鄭板橋於是親自動手,爲自己的六十大壽寫了一副很長的賀壽聯,勸慰子女親朋: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細細研讀,該對聯俚詞俗語中所透露出來的那種灑脫、那種通明,實在是高人一等,成爲他一生崇尚“難得糊塗”的最好註腳。此聯將他憤世嫉俗、企求超脫的心奔描得淋漓盡致,卻落筆輕鬆,豁達大度,顯得雅趣幽默。鄭板橋之所以長壽,恐怕“祕方”盡在於此。

8

清代著名文學家梁章鉅,進士出身,曾任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他學識淵博,著作豐富,爲賀其70壽辰,友人王淑蘭贈送了這樣一副壽聯:

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後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

簡如《格言》,評如《隨筆》、博如《旁證》,精如《選學》,巧如《聯語》,富如《詩集》,略述平生著述,千秋大業擅名山。

這副壽聯,寫出了梁章鉅一生的主要經經歷和主要著作,真可謂“一副壽聯寫一生”。

9

清代洋務派首領左宗棠,曾爲一巡撫撰一壽聯:

知公神仙中人,勉爲蒼生留十稔;

憶昔湖山住處,曾陪黃菊作重陽。

聯語不直接言其高壽,而言其神。神者,長工生不老,含意深刻,令人回味無窮。

下聯回憶兩人交往,在悲秋的重陽相互依依,更見其交誼深厚。

10

有一次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人的康有爲生日,維新派爲了宣傳新政擴大影響,在北京隆重舉行祝壽儀式並收到很多壽聯。其中有這樣一副:

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老而不死是爲賊人。

上下聯倒數第三字合起來,正是“有爲”兩字,即爲康有爲的名字。這樣康有爲不就成了妖孽和賊人了嗎?維新派成員看了極其憤怒,有人要消毀它,有人卻主張掛出以證明頑固派是無理取鬧。正當兩種意見爭執不休時,梁啓超不聲不響地揮筆疾書將上下聯後兩字改後使壽聯變爲:

國家將亡必有忠烈;

老而不死是爲人瑞。

衆人讀後,無不稱讚。

來源:好文化

編輯/怡心 個人微信號 qingquyixin5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