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資當中我們也常常會表現的過度自信,認爲自己知道的比別人多,認爲自己掌握了一隻股票的全部信息等。投資當中也經常發生這種情況,某隻股票反覆看就是沒有下單,結果踏空。

本文來源:網絡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買賣盈虧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我們常說,投資是門藝術,而不是科學。爲什麼?要想在資本市場賺到錢,靠的不單單是方法,還有我們成熟的心智。

方法厲害,心智成熟,賺大錢;

方法一般,心智成熟,賺小錢;

方法厲害,心智不成熟,不賺錢;

方法一般,心智不成熟,常虧錢。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對於投資者而言,成熟的心智比方法更重要。今天我們結合題目,幫助大家解析一下,投資中常見的心理誤區。

1 概率常識。

拋一枚正常的硬幣得到正面的概率總是50%,並不會因爲你之前30次得到的正面的概率是100%,第31次就一定得正面。要認識到單獨事件概率的獨立性。我們買入某隻股票賺錢的概率,跟你前面買入的股票是否賺錢無關。

2 錨定效應。

如果我們在10元賣出了某隻股票,就肯定不願意在11元甚至更高的價格把它買回,即使它一直在漲。這就心理的錨定效應。我們以自己離場的價格爲錨,而忽視股價本身的趨勢變化。

3 差點就贏

我們趕火車,遲到3分鐘總是比遲到30分鐘更讓人感到懊惱。因爲對於第一種情況,我們差點就趕上了。投資當中也經常發生這種情況,某隻股票反覆看就是沒有下單,結果踏空。從結果上看,跟從來沒看過這隻股票的人是一樣的。從另外一種角度看,差3分鐘趕上的人也並不比差30分鐘的人優秀。同理,差點就買到並不代表任何能力。

4 標題黨

初入股市的人常常對新聞標題做出過度反應,這是一種非常不理性的行爲。標題爲了博人眼球,故意製造噱頭,挑撥情緒,其中的實質內容多數沒有參考價值。

5 不肯認錯

如果買入某隻股票發生虧損,多數人會選擇繼續持有直至翻身。“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在投資中並不合適。這種思維其實是不願認錯。如果股票本身有問題,那更好的選擇是換倉到其他股票。敢於承認自己“當初看錯了”並及時糾正,至關重要。資金的解套也遠遠比股票解套更有實際意義。

6 虧損厭惡

賣出虧損股票,國外叫止損,我們叫割肉,由此可見大家對虧損的厭惡情緒。虧損是投資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極力迴避往往會帶來更大的虧損。

7 心理會計

多數人會覺得,買彩票得來的500元比工資卡里的500元價值要低,所以更容易花掉。股市中也是如此。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人連續盈利的次數越多,他離虧損的風險就越近。就是因爲贏來的錢不被珍惜,不會對待本金那樣慎重。

8 沉默成本

爲了不浪費電影票的錢,你堅持看完一部並不好看的電影,浪費了更多的時間。股市中最典型的就是爲了攤低成本,盲目加倉,結果造成更大的虧損。

9 過度自信

有一個有趣的調研,90%的人認爲自己的駕駛技術高於平均水平,這顯然是很荒謬的。投資當中我們也常常會表現的過度自信,認爲自己知道的比別人多,認爲自己掌握了一隻股票的全部信息等。其實,相對於我們應該知道的,我們知道的往往是非常有限的。

10 羊羣效應

非典時搶醋,地震後搶眼,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人都有盲從心理。當個體行爲與羣體行爲一致的時候,人才會感覺舒適。如果偏偏要與人們採取相反的行爲,人就會感覺到壓力。而在投資當中,敢於逆向投資是至關重要的。100多的茅臺,幾塊錢的伊利,都是市場盲目恐慌的結果,現在來看卻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