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12月24日報道,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此前在一次演講中曝光了體檢行業的黑幕,稱有些體檢機構抽了血都不做檢查,把血倒掉直接給結果,不料,這一炸彈卻“炸”到了自己公司。媒體報道稱,有市民去愛康國賓做檢查,體檢報告與該市民的實際症狀不符。

“假疫苗事件前,大家都想象不出來還有假疫苗。而在我們(體檢)行業,也有真體檢和假體檢...

有些同行會用護士假冒醫生去看超聲,也有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檢測),把血倒掉直接給結果。”

這是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此前在某活動現場上發表的部分演講內容。

張黎剛擁有在復旦大學生物系、哈佛大學醫學院、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求學和研究的經歷。他於2004年創立愛康網,2007年併購上海國賓體檢,成立了愛康國賓;2014年9月,愛康國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爲國內“民營體檢第一股”。

愛康國賓董事長爆行業黑幕,不料“炸到”自己公司

作爲健康管理行業內的知名人士,張黎剛此番爆料猶如一顆有力的“炸彈”,揭開了體檢行業的些許內幕。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愛康國賓自己竟然也被爆出體檢報告與實際結果不符的情況。 儘管張黎剛還曾在演講中強調,“過去十幾年當中,愛康堅守做真體檢”。

體檢報告與實際症狀不符

12月18日,上海電視臺的《新聞坊》欄目發佈一則消息,市民賈先生花了1300多元,在愛康國賓中環一品門診部做體檢。由於一直排尿不暢,他特地花了200多元,額外增加前列腺超聲檢查。一個月後,愛康國賓出具的超聲報告顯示,賈先生的前列腺以及腎臟都沒有問題。

然而,賈先生對體檢結果將信將疑,隨後其來到上海普陀區中心醫院檢查,該醫院的檢查結果顯示,賈先生不僅前列腺增大增生鈣化,還有多個直徑約3毫米點狀回聲,右腎還有一個10×7毫米的囊腫。

對此,愛康國賓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會請賈先生再次來體檢中心進行復查,如果確實檢查有誤,他們將退還相關檢查費用。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如果對於複查有異議,賈先生也可以通過醫調委、法院、雙方協商等途徑解決。

史立臣進一步表示,“當前很多民營體檢機構的醫生資質也存在疑慮,資質較好的醫生一般不願意去做單純的體檢工作。”此外,針對體檢行業的普遍存在的“造假”問題,史立臣認爲,當前相關機制並未健全。

體檢行業急速擴張

公開資料顯示,張黎剛2004年創立愛康網,2007年愛康網併購上海國賓體檢,成立愛康國賓,其健康管理業務從線上延伸至線下。2014年9月,愛康國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爲國內民營體檢第一股。

2015年8月,張黎剛及相關私募股權基金髮起私有化要約,要約價格爲17.8美元/ADS。兩個月後,其競爭對手美年健康(002044,SZ)攜平安、紅杉、凱輝等公司共同向愛康國賓提出私有化要約,要約價格爲22美元/ADS,後經兩次提價達到25美元/ADS。隨後,愛康國賓宣佈啓動“毒丸計劃”,將公司股權攤薄以反對美年健康的收購,該股權之爭由此陷入僵局。

愛康國賓董事長爆行業黑幕,不料“炸到”自己公司

直到2016年6月,愛康國賓宣佈收到雲鋒基金私有化要約建議信,今年3月愛康國賓宣佈接受其私有化要約,要約價格爲20.6美元/ADS。不過,公司8月14日發佈公告稱,根據開曼羣島公司法規定,上述協議受到了18.33%股東的反對,導致合併協議的前提條件無法滿足。9月7日,公司發佈公告稱,買方團重新評估上述收購併要求將上述協議的終止日期推至2018年10月31日。不過,這一交易並未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

此外,愛康國賓11月29發佈公告稱,其“毒丸計劃”將延期一年至2019年12月2日。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體檢行業內的亂象已被曝光過多次,但國內的民營體檢機構巨頭仍在急速擴張。愛康國賓官網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初,愛康集團(包括併購基金)已在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37大城市設有120家體檢與醫療中心;美年健康則深耕北京、深圳、廣州等200餘個核心城市,佈局600家醫療及體檢中心,其在2017年的服務人數達到2160萬。

急速擴張帶來可觀的紅利。相關財報數據顯示,2014至2016財年,愛康國賓的淨營收分別爲2.02億美元、2.91億美元和3.71億美元,同比增長50.75%、44.06%%和27.49%;同期毛利潤分別爲0.96億美元、1.36億美元和1.60億美元。此外,公司公佈的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第一季度財務數據顯示,其實現淨營收1.50億美元,同比增長30.0%(按人民幣計算增長20.8%);毛利潤爲6010萬美元,同比增長24.3%(按人民幣計算增長15.6%);實現歸屬於公司的淨利潤爲630萬美元,同比增長75.0%(按人民幣計算增長62.7%)。

而美年健康的2018三季報顯示,2018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0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8.18%。公司預計2018年度將實現歸母淨利潤8.2—8.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1.30%—51.64%。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