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木杰现象”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使用过量或过多的进行体力活动等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从而会在发生低血糖1~2个小时后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即苏木杰反应)。“黄昏现象”和“黎明现象”的原因一致,都是一些激素相互作用导致升糖,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拮抗升糖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发生时间不同。

一、“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的出现是体内的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与胰岛素有相互拮抗作用,可维持血糖水平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确保机体的需要,而胰岛素是其中唯一降糖的激素。

我们知道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在午夜熟睡后逐渐升高,糖皮质激素在零点后分泌逐渐增加,至早晨四到六点达到最高峰,大量的升糖激素分泌需要足量胰岛素来与之拮抗才能维持机体血糖的平衡,而糖尿病患者此时的胰岛β细胞已受损害,不能分泌大量的胰岛素,因而就会出现黎明时分血糖异常升高。

另外,血糖控制不好致服药过早、精神紧张、睡眠不好也可出现此现象。

二、“黄昏现象”

“黄昏现象”和“黎明现象”的原因一致,都是一些激素相互作用导致升糖,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拮抗升糖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发生时间不同。

很多患者都可能存在黄昏现象,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又是糖友血糖控制不稳的罪魁之一,只是目前尚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在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黄昏现象时需排除饮食、运动、情绪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

三、“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使用过量或过多的进行体力活动等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从而会在发生低血糖1~2个小时后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即苏木杰反应)。

这种血糖升高的现象可持续数个小时,甚至一整天。

【宜糖健康】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本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