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木傑現象”主要是由於口服降糖藥、胰島素使用過量或過多的進行體力活動等而導致夜間低血糖反應後,機體爲了自身保護,通過負反饋調節機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現反跳,從而會在發生低血糖1~2個小時後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即蘇木傑反應)。“黃昏現象”和“黎明現象”的原因一致,都是一些激素相互作用導致升糖,胰島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拮抗升糖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發生時間不同。

一、“黎明現象”

“黎明現象”的出現是體內的多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般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激素與胰島素有相互拮抗作用,可維持血糖水平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確保機體的需要,而胰島素是其中唯一降糖的激素。

我們知道生長激素的分泌主要在午夜熟睡後逐漸升高,糖皮質激素在零點後分泌逐漸增加,至早晨四到六點達到最高峯,大量的升糖激素分泌需要足量胰島素來與之拮抗才能維持機體血糖的平衡,而糖尿病患者此時的胰島β細胞已受損害,不能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因而就會出現黎明時分血糖異常升高。

另外,血糖控制不好致服藥過早、精神緊張、睡眠不好也可出現此現象。

二、“黃昏現象”

“黃昏現象”和“黎明現象”的原因一致,都是一些激素相互作用導致升糖,胰島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拮抗升糖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發生時間不同。

很多患者都可能存在黃昏現象,黃昏現象並不少見,又是糖友血糖控制不穩的罪魁之一,只是目前尚沒有規範的診斷標準,因而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通常認爲,經常出現晚餐前血糖高於午餐後2小時血糖1.0~2.0mmol/L者,應考慮有“黃昏現象”。但也有的患者黃昏現象發生較晚,表現在睡前血糖高於晚餐後2小時血糖。診斷黃昏現象時需排除飲食、運動、情緒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響。

三、“蘇木傑現象”

“蘇木傑現象”主要是由於口服降糖藥、胰島素使用過量或過多的進行體力活動等而導致夜間低血糖反應後,機體爲了自身保護,通過負反饋調節機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現反跳,從而會在發生低血糖1~2個小時後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即蘇木傑反應)。

這種血糖升高的現象可持續數個小時,甚至一整天。

【宜糖健康】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本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