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爸:那可不行啊,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就會走“回頭路”了,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也會逐步減短。常爸:古人把夏至分爲三候:“一候鹿角解。

常爸:小小常快來,喫飯咯,今天是好喫的涼麪。

小小常:哇,涼麪條我最愛喫了。爸爸今天怎麼想起來喫涼麪啦?

常爸:今天是24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這個時候天氣比較熱,喫點涼的東西可以開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小小常:我記得爸爸跟我說過一句諺語,喫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過了夏至,白天會越來越短了嗎?

常爸:對啊。每年6月20日至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時爲夏至節氣。這時候,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夏至日白天可長達15個小時。

小小常:哈哈,看來,太陽公公今天更疼愛她北半球的寶寶們啊。

常爸:太對了。今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這時的南半球正在過冬天呢。

小小常:如果太陽公公能一直這麼喜歡北半球就好了。

常爸:那可不行啊,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就會走“回頭路”了,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也會逐步減短。所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走到最北的一日。至,就是到頭了的意思,但不是夏天到頭了,而是太陽向北走到頭了,要回頭走了。

小小常:那是過了夏至以後夏天才結束嗎?

常爸:夏天還有一半呢,冬至也是類似,太陽剛剛到極南點,開始轉向北了,冬季過了一半了。等咱們說到冬至的時候,爸爸再好好講給你聽。其實不光是太陽的位置有變化,北斗七星的斗柄也發生變化了,如果在晚上10點鐘左右抬頭看天空,你就會發現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了正南。春分的時候,爸爸教過你,斗柄指東,天下皆春。現在是,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小小常:夏至和冬至,都好特別啊。

常爸:是啊,據說夏至還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在很早很早以前的公元前七世紀,先人們就採用圭表測日影確定了夏至。

小小常:圭表測日影?什麼樣的表能測量出來太陽的影子啊?

常爸:日影,是日光照射物體所成的陰影,並不是太陽的影子哦。圭表是古人用來測量正午日影長度的一種工具。其中,表就是一根直立的杆兒,圭就是一個正南正北方向平放、帶有刻度的板兒。很早很早以前,古人在平地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太陽影子的長短,發現每天正午的時候日影最短。後來,古人就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圭表,記錄每日正午日影的精確長度。一年裏,正午表影最短的那天被定爲夏至,表影最長的那天被定爲冬至。連續兩次表影的最大值,這兩次最大值相隔的天數,就是一年的長度。

小小常:古人可真聰明啊。呀,我好像聽到打雷的聲音了。

常爸:嗯,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太多,空氣對流旺盛,所以在下午到傍晚經常會遇到雷陣雨。這種熱雷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下雨的範圍也小。之前爸爸給你讀過的唐代詩人劉禹錫寫過的一首詩裏,就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小小常:我還記得這首詩,東邊日出西邊雨,這個好好玩啊,我最喜歡夏天下雨了。

常爸:田地裏的莊稼啊、公園裏的花草樹木啊,都跟小小常一樣喜歡雨。這個時候天氣比較熱,日照充足,植物生長很快,需要喝很多水,所以人們有“夏至雨點值千金”的說法。

小小常:小動物們也喜歡下雨吧?下雨了,天氣就涼快了,他們就可以出來玩了。

常爸:古人把夏至分爲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夏至前後,鹿頭上的角開始自然脫落,然後蟬也開始叫了,一種叫半夏的植物也長起來了。

小小常:啊,鹿角掉了還能再長嗎,疼不疼?竟然還有叫半夏的植物。

常爸:鹿角可是有着非常特別的再生能力哦,幾乎每年都會經歷生長、死亡、脫落、再生的過程。鹿角脫落後,很快就會再長出新的角。另外,鹿角是一種骨質結構,外面有鹿茸外皮,像天鵝絨一樣。半夏的適應能力也非常強,容易在山坡、水邊、陰溼的草叢或者樹林裏生長,它的地下塊莖可是一種常用中藥。哎,你慢點喫,看你這滿頭大汗的……

小小常:今天是夏至啊,我這是熱的,不是急的。

常爸:哈哈,看來小小常也知道“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