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周國利,被查處後說:“世上沒有後悔藥,人間多少懺悔書。”近日,浙江省法紀教育基地經過完善提升正式對外開放,首次集中展示了浙江查處的21名省管幹部懺悔書手稿。

時光不會倒流,這是一句所有人都知道的大實話。然而,當人們犯了錯誤的時候,卻大多會懊惱,如果再來一次會怎樣?

“留置10余天,恰逢萬家團圓的春節,我卻要獨自面壁思過,妻離子散……想到這些不禁潸然淚下,悔恨、無奈、痛苦之情充斥心間。”近日,浙江省法紀教育基地經過完善提升正式對外開放,首次集中展示了浙江查處的21名省管幹部懺悔書手稿。

懺悔書是“痛悔淚”,更是“警世鐘”。這些年,隨着正風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一些貪官的懺悔書被公之於衆。一個個落馬官員,一句句真實懺悔,猶如一本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對不起”“我錯了”“很後悔”成爲了其中的“標配”詞語。他們有的回憶了曾經奮鬥的過往,有的反思了自己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心理蛻變,有的表達了對組織、對家庭、對社會的愧疚,字字戳心,句句痛心。

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正如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周國利,被查處後說:“世上沒有後悔藥,人間多少懺悔書。早知今日錯與罪,何必當初行和爲。”

不迷心志、不生後悔,小洞不補、大洞喫苦,這是先賢留下的人生箴言。北宋政治家寇準著作的《六悔銘》,第一條便是“官行私曲,失時悔”,告誡官吏要自我警惕以權謀私,否則事發便後悔莫及。《近思錄》一書中寫道:“然其明而剛,故一有不善,未嘗不知;既知,未嘗不遽改,故不至於悔,乃‘不遠復也’。”意思是一個人智明而行剛,因此一有不善,沒有不發現的;一經發現,沒有不立即改正的,所以不至於有悔恨。有病早防治,爲官不阿私,只要懂得懸崖勒馬,其實很多禍患是可以避免的。當我們在工作中、生活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只要懂得懸崖勒馬,或許還有挽回餘地。

假如蘇樹林時常想想老母親“只喫槽子裏的,不喫槽子外的”告誡;假如王昭耀時常回憶母親當初讓他好好做人的話,一如既往的溝溝坎坎田間地頭;假如虞海燕時常評判自己“當時做的選擇”......然而世上哪有那麼多“假如”,人生邁出去的每一步都無法倒回來,道理雖然人人皆懂,遵照行事卻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兒在牢中細思尋,不要只是悔和恨”,當年一首包含着真情實感的《鐵窗淚》風靡大江南北。只可惜,這般的懺悔卻很少在牀頭和酒桌前響起,大多要等到“鐵窗”之中再姍姍來遲。反思剖析這些案件教訓,很多“落馬者”都經歷了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當金錢和美色一次又一次襲來的時候,他們經受不住考驗,一步步放鬆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甘心爲權力奴役、爲金錢綁架、爲美色劫持,最後滑向犯罪的萬丈深淵、質變爲腐敗分子,再想脫身回頭已經悔之晚矣!

古人說:“防水患,固其堤;止水沸,抽其薪。”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廉潔自律,永遠是一劑良藥。黨員領導幹部不論崗位大小、職務高低,都應做到“每日三省吾身”,時時自警、自省、自勵,處處慎獨、慎始、慎微,事事守德、守紀、守法。如此,才能消除“積羽沉舟,羣輕折軸”之患、“蠹衆而木折,隙大而牆壞”之恨、“室暗難捱曉,牆高不見春”之哀,讓自己“不後悔”。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只有真正從思想上鑄牢防線,守護好共產黨員的精神高地,那些“以身試法”的“前車之覆”,才能真正成爲我們的“後車之鑑”,成就一個“無悔”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