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et # 9 take off to the planet

Venus

Aphrodite Lady Seashell Bikini

Venus

跨越101理想標地的蔡依林告訴你:戀愛百分百其實在意你的心。

在EVERYWHERE發膽信給你的Lucy說人腦神經元雖然還沒有被開發到100%,但世界就已經精彩成這樣了。

鵝施一公則表示:人目前所知道的宇宙中的物質佔目前宇宙中的物質的比重不到1%

SO

星象啊、塔羅啊、鍊金術啊、唱跳rap籃球啊這些神神祕祕的東西,你不懂,你不信不能說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況且有的時候這些神神祕祕的東西真的很有趣。

你的好朋友Y先生曾經聽說,有一位大神受某品牌之邀坐鎮,只要買購貨就可以進屋算塔羅牌。結果當場有一位顧客,大神只解讀到第一句話就開始奔潰大哭。

接着另一位女士,抽了一個很大的牌陣,每張牌又都很作好。大神被這牌局的真實蟄伏講了一大堆好話後,才得知這位女士是品牌高層金主爸爸。當下大鬆一口氣。

Y猜想這位大神要是當場給自己抽一組牌,應該也都很作好吧。否則講出什麼不吉祥的話來,金主爸爸化身眉莊姐姐3天之內shallow你...

另Y,除了星象、塔羅、這位德藝雙馨的大神研究的內容還有藝術和設計甚至心理學。最近,這位大神舉辦了自己的沙龍。

分享了自己寫的書,大概講了自己觀察了大量藝術作品,結合星象學的概念,發掘大藝術家創作背後神祕兮兮的那一部分。(書裏確實是有800張各位大藝術家授權的作品彩圖的)

當然嚕大神講的並不是水瓶座會喜歡什麼樣的畫,獅子座臥室裏放什麼畫才能桃花不斷這種都市麗人日常迷信的事情。他研究的是星體文化背後的象徵性與藝術作品傳達的情緒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大神還搬出了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觀點:“星體文化是古代心理學知識的總和”

比如要是用這種思路來看,你纔會發現布龍齊諾的《維納斯和丘比特的寓言》

和楊·戴維茨·德·希姆的《花卉寫生》

背後有可能講得是同一件事: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啊朋友們。這也是西方星體文化裏金星象徵的意義:表象的、繁榮的美。

表象的、繁榮的美背後總藏着淡淡的憂傷。所以西方古典藝術家有時候喜歡在維納斯(金星)背後畫一個滿臉褶子的老人,他就是提醒你用再昂貴的面霜也還是會變老的時光老人。

除了金星,在東西方文化裏太陽系的每一顆行星都有自己的指向意義。

另Y,同樣都是在畫一瓶看上去PPLL的花。有些朋友的細節筆法怎麼看怎麼都覺得猙獰暴力。

那是因爲梵高的身體的力比多和原始性的直覺性能量、火象性的能量非常強,這些都是大藝術家體內蘊藏的神祕力量搞得鬼啊朋友們!

大神說了:

“這些都是圖像、藝術作品傳達出的能量、靈性甚至超越性的內容。”

因爲好奇這位大神還能講出什麼神神叨叨的話來,Y在沙龍結束之後抓住了這位大神,趁亂來了個宇宙大亂訪。

劍辰Jansword

雖然並沒有像楊瀾魯豫一句話把人問到哭,但Y問大神:

“你大概上中學的時候最愛看的動畫是百變小櫻魔術卡吧?”

結果大家共同想起了那位頭髮卷卷的花,尷尬了一整個自然段。

Y先生:你最開始是怎麼對星體、心理學這些方面好奇的?

劍辰:高中的時候開始接觸占星,心理學、心理投射投射整個體系是到大學才接觸到的。直到在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讀碩士的時期,開始有想法把星體文化和藝術鏈接。我覺得大多數人開始接觸這一類領域的原因都是自我探索,並不一定是想要預知未來,而是好奇自己身體裏這些矛盾性的精神性的人格到底要怎麼解釋。

我目前的研究並不是爲了未卜先知,更多的是傾向於各個神祕的體系與人精神性的連接。因爲它如果能去象徵一些東西的話,那它一定與我們的精神和現實世界是有象徵性的關係的。

我相信大家都有同樣的經歷,對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聲音指導你,這些聲音好像都挺對的。當出現這種矛盾性的時候,我可能就會去尋求一些“神祕力量”。

Y先生:所以你覺得是什麼樣的性格,造就了你對這些“神祕力量”的好奇?

劍辰:我上學的時候屬於比較“怪咖”的,至少我對數學那方面確實無好感。當時的我最明顯的特質就是對一切事情都比周圍人更加敏感。

然鵝當Y問到大神覺得自己究竟是個感性還是理性的人的時候,大神整個語塞糾結了。

Y先生:那又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做一本講星體與藝術的書呢?

劍辰:我剛纔說過最初接觸星象的原因,源自對自我的好奇。同時我發現所有的藝術家都討論過同一個問題——自我認知。

到後來我發現這個問題變成你和世界的關係是什麼?而不是你是誰?因爲我們既不是一個符號,也不是一張照片,也不是我們的名字。所以靈魂的抽象狀態要怎麼表達,這是個很奇妙的話題。同時每個藝術家都試圖去解答這個問題。後來整個分析的過程越來越體系化了,所以我想還不如就寫下來。

Y先生:我們常常說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和觀衆交流的一種語言,但爲什麼我們要不斷用語言去解釋這種“語言”?

劍辰:我們使用的語言都是一種理性體系,脫離了語言“理性溝通”就不再成立了,但語言體系有侷限。這就是矛盾性的部分,也是人類理性語言的一個壁壘。語言是個階梯,它只能帶你走到這,但是再往上走你需要打通自己其他的感官,不光是感覺還有靈性,實際上是用靈性去覺知。

Y:靈性到底是什麼?

劍辰:在科學主導的社會里我們更多的會相信數據,會相信能夠通過儀器、圖標檢測到的纔是存在的東西。但是涉及到抽象的東西時好像我們的討論就只能變成玄學。這個是我認爲比較遺憾的,也是我比較執念的部分,我認爲人的靈性可能是科學永遠無法攻克的東西。是和超越性的鏈接它之所以是靈性,一定是一個我們無法用規則去把握的東西。

Y先生:對於星體與藝術的探索,會不會影響你感受藝術?比如對於某一位藝術家你可能會有更強的主觀的判斷,使得你把藝術家的某些部分忽略掉。

劍辰:其實不會,我會覺得更深入。我會從主觀發現某位藝術家可能是和某一個體系相關,接着你越分越覺得他就是這個體系的。這個過程不會越來越無趣,而是你會發現你對藝術家的理解會有更多的層次。

比如說安迪·沃霍爾,他的作品中總是呈現出一種極致的消費性和慾望。

大家覺得這種繁榮代表着一種消費帶來的愉悅。但在我看來他的作品背後其實是虛無和死亡,然後我去觀察他的一生,他小時候性格比較懦弱,還有器質性的疾病,他會解釋自己的作品說“我的作品只看表面就可以了,裏面什麼都沒有”。然後我觀察的結果認爲這句話是帶引號的,他就是要用這種極致的繁榮表達消費主義背後的虛無。

Y:說到藝術和世界的內在關聯,其實很多時候一個藝術家的作品也是整個社會一種情緒的表現。

劍辰:對,比如美國一位女性藝術家喬治婭·奧·吉弗,她最有名的作品是花卉的局部,有很多評論家說她的作品跟性或者性器官有關係的。

但我這裏想舉的是她另一張畫,她在美國戈壁的區域,畫了一個骷髏羊頭,羊頭旁邊有一朵小小的花,漂浮在沙漠的空中。我認爲這張畫之所以可以成名,是因爲它象徵了絕望中的重生。

當時在美國大蕭條的社會環境下,每個人都在失業,絕望是一種普遍的情緒。可能大家在看到這張畫之後,能感受到這裏面帶有重生性的一種精神,從而被這種精神感染,所以也成爲了喬治奧吉芙的成名作,因此而走紅。所以有時候藝術家的成名作紅,都跟時代性、個人的精神狀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Y先生:我第一次看梵高的《星月夜》時,覺得很美很浪漫。但後來我才知道他是表達的是恐懼和眩暈,這讓我很奇怪。某一件作和心理狀態的關係是一成不變的嗎?

劍辰:其實這就是我們說語言的隔絕對人的靈性的破壞。雖然我們沒有語言是不行的,語言在幫助我們去對抗獸性,沒有語言,我們就變成茹毛飲血的野獸。但語言也讓我們對世界產生概念化切割和教條的認識。

書上寫《星月夜》是恐懼和眩暈,而比如你認爲它是浪漫,看起來好像是你的理解出“錯”,但是恐懼和浪漫可以共存,不應該是像抽屜一樣分開來看。這是語言在欺騙我們。所以凡高的死,我認爲他實際上也並不是對世界完全沒有眷戀,我認爲他是愛這個世界的。他認爲他對世界這麼敏感,是可以成爲聞名世界的大藝術家,結果當時社會那樣對待他,所以這個落差對他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再加上他具有破壞性的人格,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掙扎。

這也是我講的身體性,梵高筆觸中的這種用力其實代表他身體的力比多和原始性的直覺性能量、火象性的能量非常強。其實他和草間彌生很像,出生時間很接近,都是在羊和魚的邊界。一邊是靈魂最豐富的雙魚,有着最豐富的感知力和最具靈性的部分,另一方面又是非常強烈的帶有衝撞性的白羊的能量,所以你剛描述他所用的兩個詞都不矛盾。

懵逼樹上懵逼果,懵逼樹下你和我雖然Y具體也沒有明白大神講的是什麼,但似乎又懂些什麼:

這大概就是豆瓣女孩在某件作品的評論區使用頻率最高的句式

“具體說不出來爲什麼,但看完以後就是很想哭”

最後,Y先生問回了大神寫的書

Y先生:你希望大家非常認真學術的研讀《星體藝術史》嗎?還是輕鬆就好?

劍辰:我覺得各取所需,書肯定有很多幹貨。但我也希望這本書是易讀的(甚至有些地方口語化到編輯都要求強制修改)。我在引入話題時,每篇文章都有一個具有流行性的內容,比如說“man不man是不是重要的”、“蘋果所代表的扁平化潮流還會吹多久”、“那些年的畫家們也會翻白眼嗎”之類的。

Y先生:那別的大神要來較真你該怎麼辦?

劍辰:這書一定存在爭議,因爲它是個突破性的體系,我覺得有爭議是好事情。這肯定會要需要被大家討論的,我有心理準備。

那麼在節目的最後

Y也並不會抽一位幸運的婊貝送出這本令人懵逼又騎待的書

因爲大神說:

Coming Soon

非常soon的那種so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