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潜山县改市了,还要改哪一些?

潜山县名变更简史

6000年前至商代,留存有薛家岗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是长江流域自成体系的部族文化之一。西周不可考。东周至春秋列国,属古皖国,扼吴楚咽喉,入楚。秦灭楚,设九江郡。汉设皖县,入扬州。三国属吴。至西晋,皆称皖地,凡540余年。东晋后撤皖县设舒县。乃至南北朝、隋朝,郡县名多有反复,晋、熙、怀宁夹杂,约200余年,至唐复称舒州。舒州之名最长,自唐至元初,约740余年。明初始有潜山县之名,入江南行省安庆府,潜山县名沿用至今。

古岳晨辉(水彩画   作者:张德祥 2017年于割肚 )

潜山县现状简述

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大别山东南麓,辖一个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天柱山,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旅游渡假区,境内辖16个乡镇,185个村(居),总人口58.3万。素有“古皖之源”、“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潜山县是全国粮食大县和安徽省十大药材基地县之一。

海心谷(民宿  小编的家就在竹海深处白云间)

潜山县改市了,还要改哪一些?

现代城镇是由产业聚集而形成的人口聚集。决定城市未来的并不是GDP,而是产业的发展,很多城市,由于产业的迁移正在逐渐衰落。典型的如资源支撑型城市,比如玉门市,随着石油资源开发而兴起,也随着资源的枯竭而死亡,类似的事情在东三省也在发生。产业兴旺程度决定了潜山县(或曰潜山市、舒州市)的未来,不会因为改了一个名字就一夜之间变得幸福而美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泪水。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不客气的说,有很多陋习需要改

一、降三高:“高消费”、“高房价”和“高谈阔论”

潜山县的消费水平之高,很让人惊讶:人情往来200元起步;交际的烟酒,香烟必须软中华、白酒要古井十年以上;朋友间随便聚会吃个饭也要人均50元左右。零零总总算起来,在潜山本地维持体面的生活,每个月一个家庭的消费支出要在4000元左右。您会说,这个也不高啊!但是你不了解本地收入有多低,就业率有多低!也许您不屑一顾,搬出“三驾马车”理论来,消费是拉动内需的手段,我只能呵呵,高消费是要建立在高就业、高收入的基础上,不要拿北上广深的收入来衡量潜山的消费。

潜山的房价高,最高曾经超过8000, 限价后,最高7300,这个水平在全国所有的八线城镇首屈一指,足可排进前10。高消费和高房价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辛辛苦苦赚的钱都乖乖交给房地产商,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根本没有余力来改善生活质量。

低不欲就,高则不成。这也是穷人的通病,高不成低不就,剩下只好夸夸其谈装逼。宁可打5毛钱的麻将也不肯放下身段去一天挣个百八十元,没有了艰苦奋斗的进取心和意志。

(作者:孙可 2018年于西河)

二、提升公务员正气,改善民间风气

公务员要认真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最起码要有在岗的职业道德,轻简高效,要意气风发,不要安步当车,甚至是老牛拉破车按部就班。潜山的麻将风之盛,“潜山一片月,万户麻将声”。麻将麻痹了人们的精神,拖垮了人们的肉体,打散了和谐的家庭。除了打麻将还有宴请吃喝吹牛皮,仿佛事情只能在酒桌上解决。

破篾(水彩画 作者:张德祥 1962年于王河)

三、发展产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潜山有没有优势资源?有!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毛竹资源......

潜山有没有优势产业?没有!

您说我说的不对,潜山有源潭的刷业,全国第一、瓜蒌籽是地标产品、潜山有天柱山、有华业、有卫康等等......你不了解的是源潭刷业只开了一个好头,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但创新乏力,到现在还是初级制造阶段;瓜蒌籽我们不仅丧失了定价权而且在相关标准的制定上也没有了多少话语权;天柱山的实际游客人数和邻县岳西、太湖相比较实在是愧煞。

我们的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初级农产品或特产不在此列,因为这个的核心不是品质和服务,而是一种情怀,但情怀做不大也卖不久),这个大家在淘宝或京东等大平台上搜一下就知道,有哪一些产品是潜山的。发展产业,提高产品竞争力要解决几个问题:1、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产业工人素质;2、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3、吸引人才,靠创新发展。

潜山的用工成本很高,农村的零工每天要200元左右,并且天热不干天冷不干、早了不干晚了不干,坑爹的是少一分钱宁可打麻将也不干。工厂工资是不高,但工人技能素质低、现代产业工人的效能更低,一天的活要三天做,赶工期需要加班还要求着工人。产业链不完善,服务不配套,打个比方吧,做服装的面料从江苏进,辅料从福建进,板型设计从广州来,销售要到上海;做电商的产品是湖北的,拍图美工在杭州,运营在合肥,发货在潜山......这样一来,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潜山人杰地灵,是人才的生产基地,但是大部分都输送到外地,留在本地的人才又集中在政府和教育部门,企业要找能用的人才很难很难。村夫深有体会,在潜山,创业公司基本上活不下去,不仅仅是上面的三个问题,还有资金问题,没有关系融资无门。

深山之春(水彩画  作者:张德祥 1982年于官庄)

潜阳大地哺育了我们,我们对潜阳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有深炙的感情,渴望我们的故乡变得美好,只有认识到我们的不足,才能针对性的改进,否则,就是改成潜山省又如何?

村夫村言,达者指正。

张德祥先生(现年82岁,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以画笔为名山立传者)

孙可(网友)

张先生(海心谷大管家)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合作、侵权、插播广告、提供新闻线索、潜山同城

电话:13855689730(微信同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