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潛山縣改市了,還要改哪一些?

潛山縣名變更簡史

6000年前至商代,留存有薛家崗遺址,屬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是長江流域自成體系的部族文化之一。西周不可考。東周至春秋列國,屬古皖國,扼吳楚咽喉,入楚。秦滅楚,設九江郡。漢設皖縣,入揚州。三國屬吳。至西晉,皆稱皖地,凡540餘年。東晉後撤皖縣設舒縣。乃至南北朝、隋朝,郡縣名多有反覆,晉、熙、懷寧夾雜,約200餘年,至唐複稱舒州。舒州之名最長,自唐至元初,約740餘年。明初始有潛山縣之名,入江南行省安慶府,潛山縣名沿用至今。

古嶽晨輝(水彩畫   作者:張德祥 2017年於割肚 )

潛山縣現狀簡述

潛山縣地處安徽省西南,大別山東南麓,轄一個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天柱山,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一個省級旅遊渡假區,境內轄16個鄉鎮,185個村(居),總人口58.3萬。素有“古皖之源”、“皖國古都”、“二喬故里”、“安徽之源”、“京劇之祖”、“禪宗之地”、“黃梅之鄉”的美譽。潛山縣是全國糧食大縣和安徽省十大藥材基地縣之一。

海心谷(民宿  小編的家就在竹海深處白雲間)

潛山縣改市了,還要改哪一些?

現代城鎮是由產業聚集而形成的人口聚集。決定城市未來的並不是GDP,而是產業的發展,很多城市,由於產業的遷移正在逐漸衰落。典型的如資源支撐型城市,比如玉門市,隨着石油資源開發而興起,也隨着資源的枯竭而死亡,類似的事情在東三省也在發生。產業興旺程度決定了潛山縣(或曰潛山市、舒州市)的未來,不會因爲改了一個名字就一夜之間變得幸福而美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淚水。我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不客氣的說,有很多陋習需要改

一、降三高:“高消費”、“高房價”和“高談闊論”

潛山縣的消費水平之高,很讓人驚訝:人情往來200元起步;交際的菸酒,香菸必須軟中華、白酒要古井十年以上;朋友間隨便聚會喫個飯也要人均50元左右。零零總總算起來,在潛山本地維持體面的生活,每個月一個家庭的消費支出要在4000元左右。您會說,這個也不高啊!但是你不瞭解本地收入有多低,就業率有多低!也許您不屑一顧,搬出“三駕馬車”理論來,消費是拉動內需的手段,我只能呵呵,高消費是要建立在高就業、高收入的基礎上,不要拿北上廣深的收入來衡量潛山的消費。

潛山的房價高,最高曾經超過8000, 限價後,最高7300,這個水平在全國所有的八線城鎮首屈一指,足可排進前10。高消費和高房價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辛辛苦苦賺的錢都乖乖交給房地產商,還揹負着沉重的債務,根本沒有餘力來改善生活質量。

低不欲就,高則不成。這也是窮人的通病,高不成低不就,剩下只好誇誇其談裝逼。寧可打5毛錢的麻將也不肯放下身段去一天掙個百八十元,沒有了艱苦奮鬥的進取心和意志。

(作者:孫可 2018年於西河)

二、提升公務員正氣,改善民間風氣

公務員要認真履行爲人民服務的職責,最起碼要有在崗的職業道德,輕簡高效,要意氣風發,不要安步當車,甚至是老牛拉破車按部就班。潛山的麻將風之盛,“潛山一片月,萬戶麻將聲”。麻將麻痹了人們的精神,拖垮了人們的肉體,打散了和諧的家庭。除了打麻將還有宴請喫喝吹牛皮,彷彿事情只能在酒桌上解決。

破篾(水彩畫 作者:張德祥 1962年於王河)

三、發展產業,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潛山有沒有優勢資源?有!旅遊資源、文化資源、毛竹資源......

潛山有沒有優勢產業?沒有!

您說我說的不對,潛山有源潭的刷業,全國第一、瓜蔞籽是地標產品、潛山有天柱山、有華業、有衛康等等......你不瞭解的是源潭刷業只開了一個好頭,搭建了一個廣闊的舞臺,但創新乏力,到現在還是初級製造階段;瓜蔞籽我們不僅喪失了定價權而且在相關標準的制定上也沒有了多少話語權;天柱山的實際遊客人數和鄰縣嶽西、太湖相比較實在是愧煞。

我們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力的(初級農產品或特產不在此列,因爲這個的核心不是品質和服務,而是一種情懷,但情懷做不大也賣不久),這個大家在淘寶或京東等大平臺上搜一下就知道,有哪一些產品是潛山的。發展產業,提高產品競爭力要解決幾個問題:1、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產業工人素質;2、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3、吸引人才,靠創新發展。

潛山的用工成本很高,農村的零工每天要200元左右,並且天熱不幹天冷不幹、早了不幹晚了不幹,坑爹的是少一分錢寧可打麻將也不幹。工廠工資是不高,但工人技能素質低、現代產業工人的效能更低,一天的活要三天做,趕工期需要加班還要求着工人。產業鏈不完善,服務不配套,打個比方吧,做服裝的面料從江蘇進,輔料從福建進,板型設計從廣州來,銷售要到上海;做電商的產品是湖北的,拍圖美工在杭州,運營在合肥,發貨在潛山......這樣一來,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潛山人傑地靈,是人才的生產基地,但是大部分都輸送到外地,留在本地的人才又集中在政府和教育部門,企業要找能用的人才很難很難。村夫深有體會,在潛山,創業公司基本上活不下去,不僅僅是上面的三個問題,還有資金問題,沒有關係融資無門。

深山之春(水彩畫  作者:張德祥 1982年於官莊)

潛陽大地哺育了我們,我們對潛陽的山山水水和父老鄉親有深炙的感情,渴望我們的故鄉變得美好,只有認識到我們的不足,才能針對性的改進,否則,就是改成潛山省又如何?

村夫村言,達者指正。

張德祥先生(現年82歲,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以畫筆爲名山立傳者)

孫可(網友)

張先生(海心谷大管家)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合作、侵權、插播廣告、提供新聞線索、潛山同城

電話:13855689730(微信同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