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人说土地、话三农。解析土地政策,追踪三农动态,解疑土地纠纷,维护农民权益。敬请关注“土地观察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足则天下安,粮食缺则民心动。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生产问题是一个事关民生、安全的大事,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采取十分积极的措施保护耕地、促进粮食生产。

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和人工价格却不断高涨,农民种地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挣不到几个钱,年经稍有不好甚至可能会赔钱,很多农民都失去了种粮的信心,有的宁可土地撂荒外出打工也不去种地种粮。

粮食价格为什么这么低,是粮食生产过剩了吗?我们还有没有必要抓粮食生产,农民还要不要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这些问题让农民群众十分困惑。近日,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此谈了5点意见,严肃指出粮食生产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这给广大种粮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1)我国粮食消费仍呈刚性增长态势。我国是人口众多,是粮食消费的大国。当前人口仍在不断增长,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特别是放开了二孩生育政策,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粮食需求仍然会不断增长,粮食总体上讲仍然是供不应求。

(2)国际粮食可贸易量十分有限。很多人谈到,当前国际粮价比较低,粮食消费完全可以依靠进口,专家指出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当前,全球玉米和谷物的国际贸易量分别有1亿吨和2.7亿吨,可贸易量非常有限。不要看现在国际粮价低,我国食物需求量巨大,如果放开进口,可能引起国际粮价飙升。

(3)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低的情况将长久存在。这也是抓粮食生产不能有丝毫放松的重要原因。我们国家人均占有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偏低,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隐患,粮食产量升上去难、降下来却很容易,如不持续抓好生产、提高产量,可能会造成口粮不足。

(4)城镇化加剧破坏耕地严重。当前,城镇化、工业化飞速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遭破坏,虽然有占补平衡政策,但“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目标很难实现,生态文明也有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新要求,这使得耕地数质量很难保持稳定,也是对粮食生产的一个巨大威胁。

(5)粮食生产仍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我国有着好几个亿的农村人口,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生活是国家的重要目标。土地是农民的依靠,种粮是农民的本职。当前工业化发展还不能容纳如此庞大的农业人口,只有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才能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