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順義傳說】河南村“和老墳”:和珅戲言出天官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影響廣泛,是世界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順義人更有義務、有責任把順義祖先創造的燦爛輝煌的文化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順義在線將爲您整理發生在順義大地上的那些傳說或歷史,盡請持續關注!

在河南村西,有一座規模很大的墳塋,葬着一位清代的吏部天官,當地人稱這座墳爲“和老墳”。

其實這位清代大吏並不姓和,這裏有一段鮮爲人知的故事。乾隆年間,和珅與紀曉嵐同朝爲官,和珅官高顯貴,腦子靈活,但與《四庫全書》的總編修紀曉嵐比,還是有點遜色。尤其是吟詩對對兒,那和坤更不是老紀的對手了。

乾隆皇帝每次出行遊山玩水時,總是把這兩位大臣帶在身邊。有一次乾隆出了圓明園,信步往西北走去。可這天紀曉嵐因《四庫全書》編輯處有事,沒有跟來,所以皇上身邊只有和珅一個人了。走着走着,前面一條小河攔住去路。君臣二人只好溯源而上,後邊的隨行人員也急忙跟上來。走了不遠,便有一座石橋可以過河了,可乾隆上了橋,並沒有馬上過去,四處觀望。隨後一低頭看到這座石橋很別緻,橋雖小,但修的很講究。乾隆詩興大發,隨口吟道:“四方橋,橋四方,四方橋上觀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

皇上餘興未盡,站在那裏,昂頭眯眼面自我陶醉,一面等人應對。以往每到這時,紀曉嵐早已不假思索地對答如流了!可今天紀曉嵐不在身邊,只有和珅一人,正站在那裏低着頭,搜腸刮肚地想詞兒。皇上半天沒聽到答聲,轉身一看和珅那樣,頓時非常掃興,扭身下橋往回走。

嘴裏說:“和珅,朕限你明日早朝時對出此聯,如對不上,朕罰你千兩黃金”。和珅趕緊點頭稱是,隨駕回宮。當晚和珅回到家裏,晚飯沒喫好,心不在焉地胡亂喫幾口,就回到書房想詞去了。

和珅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來,滿屋通跳,可就是想不出來這幅對兒。在一旁侍候的小童子看在眼裏,也不敢答話。

又過了一會兒,小童子試問一句:“老爺,何事如此爲難?”和珅聽有人搭話,好像在河中心抓到了一根漂浮的稻草,忙把白天的事一五一十說了個清楚。只見那小童子側頭想了一想,便說老爺,這有什麼難呀,我對一聯,不知合適否?”

和琳忙說:“快講!” 那小童子說:“萬歲爺,爺萬歲,萬歲爺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和珅一拍說:“妙!”

第二天一上朝,皇上果真還想着昨天的事,忙問:“和愛卿,你的下聯想好了嗎?”他把下聯說了一遍,萬歲爺一聽,很高興,可轉眼又問:“和愛卿,這聯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

和珅猛一驚,昨天淨顧的高興了,這點沒想到。實說是下人答的,當着文武百官的面,人家會說我和珅還不如一個家人。說自己想出來的,自己又沒那膽量爲這點事犯欺君之罪。

情急之下,順口說出:“是我的老兄弟想出來的。”皇上忙間:“你哪個老兄弟?”和珅忙說“是最近從臣的老家纔來的一個堂弟”。皇上這才“噢”了一聲說:“以後有機會朕還要見見你這位堂弟。”

和珅回府忙找到那小童子,問清情況後對他說:“你以後就隨我的姓吧,無論誰問起你的身份,你就說是我老家新來的人,是我的老兄弟。”小童子一步登天。打這以後府裏上上下下都稱他爲“和老爺”。

和珅怕露餡兒,又給他請老師,教他讀書、科考,加官進爵,作了吏部天官。百年之後葬到老家順義河南村,從此便有了這座“和老墳”。百姓笑說“和珅戲言出天官。”“和老墳”前墓碑已不存。

【延伸史話】

這種“一步登天,一步深淵”的仕途生活現象是封建專制社會一個怪胎。像和珅這樣的貪官,只要能維護他既得利益,什麼法兒都想得出來,什麼事都敢做得出來。但是應該看到,歷史是無情的,總有一天要把他送上斷頭臺的。

———— /順義百事通/ ————

推薦閱讀:

【順義傳說】傳說來順義作官的人因有一碑而謹慎從事

【順義傳說】位於李橋鎮,高其倬自撰自書墓表,稀世珍貴

【順義傳說】楊鎮三義廟透亮碑爲平民反昭雪!

歡迎右下方留言討論~

更多新聞爆料聯繫小編微信

z845295791

線下活動合作電話:

張依:13552066123

張洪:186110818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