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爲鑑

在中國歷史上,孝道是所有人必須遵守的最高道德,如果有普通人被冠上了“不孝”的罪名,那可是幾乎和造反平級的大罪了。而作爲天子、全天下所有者的皇帝,更是要作爲全天下的榜樣,要做好孝道纔行。

圖注:清人繪弘曆朝服像軸(局部)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在中國歷史上,乾隆皇帝自詡爲“十全老人”,更是號稱“純孝”,乾隆皇帝對於他的母親孝聖憲皇后可以說是“事母至孝”,是有名的大孝子。

《清史稿》記載:“高宗(乾隆)事太后孝,以天下養。”乾隆皇帝自己也提出“朕以孝治天下”。

根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只要出門基本上都帶着自己的母親。乾隆皇帝和太后共同北巡多達31次。而且乾隆皇帝規模浩大的前四次南巡都是帶着自己母親一起去的。

而且乾隆因爲有錢,在居住、享受這方面絲毫不擔心鋪張浪費。

乾隆剛即位還沒兩年,就下令把太后居住的“春暉堂”、“壽萱春永”、圓明園中的“長春仙館”重新修繕一番,讓母親住的舒適、開心。

乾隆帶着母親南巡的時候,讓宮廷畫師把江南的名園名景全都畫下來,然後在圓明園和避暑山莊中進行仿製,讓母親可以時時回味江南美景。

圖注:崇慶皇太后八旬像

而且乾隆皇帝的生母鈕祜祿氏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高壽的太后之一,她足足享受了86年的人間富貴。而乾隆自從稱帝后,對於自己母親的生日也是極盡所能,在每逢整數年生日的時候,乾隆都會舉辦盛大的慶典,而且一次比一次隆重。

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這一年皇太后祜祿氏迎來了五十大壽。乾隆效仿康熙五十大壽,命令民間60歲以上老人在皇太后從圓明園到宮中的路邊“瞻仰跪接”,僅賞賜這些跪接之人,就花了銀子十萬兩,綢緞7萬匹。

清乾隆十六年,皇太后六十大壽。乾隆先是把明代的成安宮重新改建,當作生日禮物敬獻給皇太后,並將其更名爲壽安宮,寓意長壽平安。甚至要求王公大臣和官員命婦都穿着官服“瞻仰跪接”

圖注:臚歡薈景圖冊之“慈寧燕喜”局部,乾隆給皇太后起舞捧觴

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十大壽,乾隆下令在頤和園仿建一條蘇州街。五十多歲的乾隆皇帝親自穿着綵衣,起舞捧觴,學習二十四孝之中的“戲綵娛親”以示自己孝子之名。

乾隆三十六年,太后八十大壽時,乾隆共佈置了點景戲臺八座、牌樓十二座、遊廊三百八十間、回子房十五座、門樓、橋座、木城共六座,僅松樹就用1750棵。

乾隆還親自寫詩紀念此事道:“六旬帝子八旬母,史策誰曾見此情?”

六十歲的皇帝親自給八十歲的母親祝壽,在歷史上真的是非常罕見的。從此之後,乾隆皇帝大孝子,皇太后享清福的說法就非常流行了。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圖注:清人畫弘曆朝服像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其實乾隆皇帝對皇太后生活、遊玩根本不懼花費巨大,甚至花費越大乾隆越開心,但是這錢必須是乾隆主動去花,不能主動去要。但凡有主動索取錢財,乾隆必定是劈頭蓋臉的嚴旨斥責,雖然斥責對象是太后宮內的太監,但是聽懂弦外之音是每個宮內嬪妃的基本技能。

舉例:

在乾隆剛剛即位的第三天,公元1735年8月26日,乾隆就迫不及待的下旨給太監宮女,要一切國家政事,不許傳給皇太后知道,要是查出誰亂說閒話,“定行正法”!

凡國家政事,關係重大,不許聞風妄行傳說,恐皇太后聞之心煩。皇太后仁慈,撫愛朕躬,聖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間,豈有不告之理?但朕與諸王大臣所辦政務,外人何由而知?其應奏聞母后者,早已奏聞矣。宮禁之中,凡有外言,不過太監等。得之市井傳聞,多有舛誤。設或妄傳至皇太后前,向朕說知其事,如合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違,關係甚鉅,重勞皇太后聖心,於事無益。爾等嚴行傳諭,嗣後凡外間閒話,無故向內廷傳說者,即爲背法之人,終難逃朕之覺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陳福、張保,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其專責,並令知之。——《清高宗實錄》

還有一次,皇太后和乾隆閒聊時說聽聞外面有一座佛寺很靈驗,但是年久失修,問乾隆能不能撥點錢修一下。乾隆表面笑容滿面的答應下來,但是回過頭馬上嚴旨斥責太后身邊的太監陳福和張保亂傳閒話。

“張保糊塗不知事務,陳福隨侍聖祖多年,理合深知體統,幾曾見寧壽宮太后當日令聖祖修蓋多少廟宇?朕禮隆養尊,宮闈以內事務,一切仰承懿旨,豈有以順從蓋廟修寺爲盡孝之理?”——《清高宗實錄》

雖然乾隆看在老太太面子上對陳福和張保不予懲罰,但是乾隆也提前打好招呼,以後這兩位太后的親信太監要是還“輕意舉動,多生事端”的話,“朕斷不輕恕!

圖注:《萬壽圖》(局部),爲了祝壽搭的各種戲臺子

皇太后聞絃歌而知雅意,馬上明白自己兒子是提醒自己不要有索要錢財的行爲,這個苗頭要是不剎住,極有可能下一次就是皇太后干政了。

於是聰明的老太太從此再也不問這些事情,乾隆也很樂意體現自己孝順母親的一面,並且通過北巡、東巡、南巡,給皇太后過大壽等聲勢浩大的行爲把自己的孝子美名傳播給天下所有人。

乾隆如此“孝順”母親也就罷了,對待自己的兄弟也是毫不手軟。

下一期我們接着聊乾隆皇帝和他兄弟“兄友弟恭”的故事。

文/以史爲鑑

圖/網絡

參考資料/

《清高宗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