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中国历史上,孝道是所有人必须遵守的最高道德,如果有普通人被冠上了“不孝”的罪名,那可是几乎和造反平级的大罪了。而作为天子、全天下所有者的皇帝,更是要作为全天下的榜样,要做好孝道才行。

图注:清人绘弘历朝服像轴(局部)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历史上,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老人”,更是号称“纯孝”,乾隆皇帝对于他的母亲孝圣宪皇后可以说是“事母至孝”,是有名的大孝子。

《清史稿》记载:“高宗(乾隆)事太后孝,以天下养。”乾隆皇帝自己也提出“朕以孝治天下”。

根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只要出门基本上都带着自己的母亲。乾隆皇帝和太后共同北巡多达31次。而且乾隆皇帝规模浩大的前四次南巡都是带着自己母亲一起去的。

而且乾隆因为有钱,在居住、享受这方面丝毫不担心铺张浪费。

乾隆刚即位还没两年,就下令把太后居住的“春晖堂”、“寿萱春永”、圆明园中的“长春仙馆”重新修缮一番,让母亲住的舒适、开心。

乾隆带着母亲南巡的时候,让宫廷画师把江南的名园名景全都画下来,然后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中进行仿制,让母亲可以时时回味江南美景。

图注:崇庆皇太后八旬像

而且乾隆皇帝的生母钮祜禄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太后之一,她足足享受了86年的人间富贵。而乾隆自从称帝后,对于自己母亲的生日也是极尽所能,在每逢整数年生日的时候,乾隆都会举办盛大的庆典,而且一次比一次隆重。

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这一年皇太后祜禄氏迎来了五十大寿。乾隆效仿康熙五十大寿,命令民间60岁以上老人在皇太后从圆明园到宫中的路边“瞻仰跪接”,仅赏赐这些跪接之人,就花了银子十万两,绸缎7万匹。

清乾隆十六年,皇太后六十大寿。乾隆先是把明代的成安宫重新改建,当作生日礼物敬献给皇太后,并将其更名为寿安宫,寓意长寿平安。甚至要求王公大臣和官员命妇都穿着官服“瞻仰跪接”

图注:胪欢荟景图册之“慈宁燕喜”局部,乾隆给皇太后起舞捧觞

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十大寿,乾隆下令在颐和园仿建一条苏州街。五十多岁的乾隆皇帝亲自穿着彩衣,起舞捧觞,学习二十四孝之中的“戏彩娱亲”以示自己孝子之名。

乾隆三十六年,太后八十大寿时,乾隆共布置了点景戏台八座、牌楼十二座、游廊三百八十间、回子房十五座、门楼、桥座、木城共六座,仅松树就用1750棵。

乾隆还亲自写诗纪念此事道:“六旬帝子八旬母,史策谁曾见此情?”

六十岁的皇帝亲自给八十岁的母亲祝寿,在历史上真的是非常罕见的。从此之后,乾隆皇帝大孝子,皇太后享清福的说法就非常流行了。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图注:清人画弘历朝服像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乾隆皇帝对皇太后生活、游玩根本不惧花费巨大,甚至花费越大乾隆越开心,但是这钱必须是乾隆主动去花,不能主动去要。但凡有主动索取钱财,乾隆必定是劈头盖脸的严旨斥责,虽然斥责对象是太后宫内的太监,但是听懂弦外之音是每个宫内嫔妃的基本技能。

举例:

在乾隆刚刚即位的第三天,公元1735年8月26日,乾隆就迫不及待的下旨给太监宫女,要一切国家政事,不许传给皇太后知道,要是查出谁乱说闲话,“定行正法”!

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圣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间,岂有不告之理?但朕与诸王大臣所办政务,外人何由而知?其应奏闻母后者,早已奏闻矣。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设或妄传至皇太后前,向朕说知其事,如合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违,关系甚钜,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益。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陈福、张保,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其专责,并令知之。——《清高宗实录》

还有一次,皇太后和乾隆闲聊时说听闻外面有一座佛寺很灵验,但是年久失修,问乾隆能不能拨点钱修一下。乾隆表面笑容满面的答应下来,但是回过头马上严旨斥责太后身边的太监陈福和张保乱传闲话。

“张保糊涂不知事务,陈福随侍圣祖多年,理合深知体统,几曾见宁寿宫太后当日令圣祖修盖多少庙宇?朕礼隆养尊,宫闱以内事务,一切仰承懿旨,岂有以顺从盖庙修寺为尽孝之理?”——《清高宗实录》

虽然乾隆看在老太太面子上对陈福和张保不予惩罚,但是乾隆也提前打好招呼,以后这两位太后的亲信太监要是还“轻意举动,多生事端”的话,“朕断不轻恕!

图注:《万寿图》(局部),为了祝寿搭的各种戏台子

皇太后闻弦歌而知雅意,马上明白自己儿子是提醒自己不要有索要钱财的行为,这个苗头要是不刹住,极有可能下一次就是皇太后干政了。

于是聪明的老太太从此再也不问这些事情,乾隆也很乐意体现自己孝顺母亲的一面,并且通过北巡、东巡、南巡,给皇太后过大寿等声势浩大的行为把自己的孝子美名传播给天下所有人。

乾隆如此“孝顺”母亲也就罢了,对待自己的兄弟也是毫不手软。

下一期我们接着聊乾隆皇帝和他兄弟“兄友弟恭”的故事。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清高宗实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