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畫法同畫雲一樣也可分爲勾、留、擦、染幾種。

如今我們看到的古代書畫中,一般畫水有三種方法,其一是“染水法”,用水墨渲染出水的層次,其二是“留白法”,有水的地方完全留白不加筆墨,以表現出水的存在,而在中國繪畫中最早用來畫水的方法還是“勾水法”,即用線條勾勒出水的造型,形態。南宋以前中國畫中經常採用的是“勾水法”,到到了元代以後,文人畫的興起,更有'詩情畫意'的'留白法'被更廣泛的使用了。

中國山水畫水的透視基本上分爲兩種情況,一是與畫邊平行的波浪:與畫面邊線平行的波浪,假如它是平行而來,在受光的水面上,滅線雖不顯著,卻應該按透視變化的一般規律,漸遠則波紋漸小漸淡,這在古代山水畫中用得很多,如李嵩《看潮圖》。也就是古人常說的:“遠水無波”。二是大波紋線與畫面是成角的:波浪的大波紋線如與畫面成角,這就產生了波浪的波路聚在滅點上的問題。假使要表現大江上的這一大片大波浪,不求出它們的滅點來是不行的。當然,波浪是參差不齊的,不能有整齊顯著的滅線,但是仍需要懂得水的波紋線在透視上的變化規律。至於那種特大的風浪,或近處浪頭高大,以至遮沒視平線的波浪,又當別論。

歷史上最著名的描繪水的作品,首推南宋大畫家馬遠的不朽之作《水圖》(共十二段,現存十一段),生動地描繪了湖水煙波浩渺、江濤洶湧奔騰、滄海咆哮怒吼等多種情勢,真可謂曲盡其態,同時還表現了浮雲掠過水麪的陰影感和陽光照射水浪造成的光感,這種追求光影感在中國古代繪畫中並不多見。馬遠用不同的手法表現不同水波,其用筆變化多端,或用線細如髮絲而淡淡一寫,或用線如行雲流水,加以墨色濃淡、粗細不勻求得變化;或隨意揮灑,溼筆、幹筆相輔。或用戰筆,或斷線爲點,或粗實穩健,或渾厚雄壯,或細膩流利,或簡潔多折……皆很成功地達到了不同的效果,體現了畫家對大自然的深入觀察能力和高深的筆墨表現能力。

南宋趙黻的紙本《江山萬里圖》以長卷形式描繪長江景色。畫面由虛而實,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煙霧瀰漫,煙波浩蕩,曾巒疊嶂,驚濤拍岸,風雨交加,小船逆浪而行,險象環生,構成一幅驚心動魄的壯麗場面。

明代畫家孫克弘從朋友處借觀馬遠傳世名作《水圖》,歸還後念念不能忘懷,於是憑記憶背臨了全套十二幅。因爲是背臨,在大致得原作梗概的同時,就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遂成古代繪畫史上的經典之作。

來源:國畫通鑑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創稿件及互聯網篩選,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註明來源。若因客觀條件所限未知原始出處或作者的請原創人與我們編輯聯繫及時標註或刪除。青州畫廊聯盟(qingzhouhualang),歡迎添加關注!

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