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演繹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只是這故事有時絢爛精彩,成年後卻大多趨於平淡乏味。

今天準備跟你們分享一部很有趣的電影,名字叫《奇幻人生》。講的是一個成年男人,被小說家奇幻地安排到自己的劇本中,過着索然無味卻真實無比的人生故事。

魔幻喜劇題材,卻映射着現實中的你我。我們常笑說“給安排一下/安排好了”,當真有一天你的人生被別人安排的條條框框圈死了,你該作何選擇?

《奇幻人生》

哈羅德是一名國稅局的審計員,他的生活充斥着數不清的數字、算術。

12年來的每天清晨,他都精準地刷牙:32顆牙齒,每顆刷76下,來回38下,上下38下。

準確無誤地系領帶:必須是單結,不能是雙結,因爲這樣能省43秒。

每個工作日,他會以幾乎57步一街區的速度跑過6個區,正好能趕上8點17分的那班巴士。

每天中午,他都將喫午餐的時間限定爲45.7分鐘。

哈羅德的生活過得相當準確,也極其無聊和孤單。

他獨自步行回家,獨自喫飯。

最後,獨自準時的上牀睡覺。

他形隻影單,並無察覺,只是麻木。

直到一天,哈羅德像以往一樣按部就班地地刷着牙,突然他聽到一個聲音,像電影旁白,畫外音般講述着他的一舉一動。

他停下動作,聲音消失。他開始運作,聲音再次響起。

哈羅德以爲自己出現了幻聽。

可這個聲音一直圍繞着他,並對他所有行爲描述的精確萬分。

這個聲音打破了哈羅德“規律”的生活。

他人生第一次,不再去想時間計算,這也致使他錯過了每天準時坐上的公交車。

哈羅德像一個被牽線的木偶。

當那個聲音說:“他工作無法集中”時,他就頓時感到魂不守舍。

當聲音說:“他情不自禁地想象女孩浸在浴缸裏的模樣”時,剛剛還認真催討稅務的哈羅德,下一秒就開始盯着眼前女孩的胸部。

哈羅德被畫外音包圍的怒不可遏。他對着天空大吼:“閉嘴”。

與此同時,畫外音準確地敘述出他此時的狀態,“他詛咒老天,但無濟於事。”

你說這他媽的氣不氣。

哈羅德只想過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按照聲音的敘述去行事,像一個行屍走肉。

可他卻怎麼也擺脫不掉聲音的操控,只能繼續循規蹈矩的生活。

讓哈羅德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聲音不僅控制着他的行爲,現在還要控制他的生死。

當他關掉手錶時,畫外音漸漸響起,“他毫不知曉,這個動作會導致他即將死亡。”

哈羅德苦惱,憤怒,更恐懼。

他崩潰地在房間裏各個角落尋找聲音來源,開始發狂地砸東西,一邊砸一邊自己嘮叨敘述。

我們總是覺得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但其實大多數人,就像哈羅德一樣,冥冥之中被某種聲音牽引着,被眼下一團糟的生活操控着自己人生的劇情。

就在哈羅德情緒失控同時,這個城市的另一個角落,女作家卡倫也處在崩潰邊緣。

卡倫是一名著名悲劇小說家,她自我封閉、整日嗜煙如命。目前正困在自己寫作的瓶頸中。

而她瓶頸的原因是,她不知道在自己的小說裏,如何讓哈羅德合理又偉大的死去。

她就是哈羅德聽到的畫外音,她安排了他的性格、行爲和生活——可她自己對此毫不知曉。她不知道這個世界真的存在一個叫哈羅德的男人,被她所書寫過活。

卡倫對生活偏執悲觀,她所有的小說主人公最終都要死去。她迷戀死亡,不敢正面真實的生活。

所以她筆下的哈羅德普通如你我,深埋自己的夢想,每天活在似被強迫的生活中,從未正面人生,直到聽見死亡即將來臨,纔開始打破墨守成規的步伐。

哈羅德找文學教授傾訴,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奇幻之事,教授聽完對他說:“你要有點野心,按你自己埋在心底的想法去生活。”

“不管還剩幾天,用這些日子去冒險,去過一直想過的生活。”

每個人的人生註定了生命的連續性以及死亡的必然性,每個人的生活也被分爲喜劇和悲劇。

有些人活着,卻走肉行屍毫無樂趣,即便生命延長,也是悲劇。有些人離去,卻從未被人真正遺忘,即便人生短暫,更是喜劇。

哈羅德決定要改變自己的人生。他不再一個人喫飯,一個人生活。

他不再細數刷牙的次數,不再打領帶,不再規定時間去做特定的事。

他買了心儀的水藍色吉他,開始學着彈奏歌謠。

他也嘗試做着以前讓他感到害怕的事,比如在工作日去影院看電影。

他鼓起勇氣,爲心動的女孩準備禮物,唱歌給她聽。

他開始大膽地享受生活,開啓曾經丟失的重要而平凡的時刻。

可在城市的另一端,卡倫並沒有就此停筆。她終於等到了靈感,她將書寫哈羅德的死亡。

正當她奮筆疾書的描繪時,哈羅德在電視上認出了卡倫的聲音。她就是他人生一直以來的旁白畫外音。

哈羅德找到卡倫,告訴她這一切。

他請求卡倫改變結局,讓他繼續生活下去。

然而當哈羅德讀完卡倫小說的草稿後,他改變了主意。他平靜地告訴她:“我喜歡你的書,我想你應該把它寫完。”

也許,只有這本書的主人公死去,它纔是一部傑作。

最大的無畏者,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也是知道自己的人生結局後,依然堅定去趕往這場結局。

在卡倫小說的結局裏,哈羅德英勇地擋住了衝向小孩兒的巴士。人生的最後一刻,他從木訥平凡的稅務員變爲拯救孩子的英雄。

現實中的哈羅德,認可賦予他的這個使命。這晚,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心愛的人坦誠地說出:“我愛你。”

第二天一早,他準時來到車站,當男孩像小說裏一樣摔倒在車前時,他義無反顧地衝上前。

哈羅德救了男孩,自己卻被車撞開很遠。他躺在馬路中間,感受疼痛和最後一抹呼吸。

此時另一邊,卡倫癲狂着糾結着,她小說的結尾,只剩下最後一個字——“死”。

敲下去,將是傑作,而改下去,纔是人生。

哈羅德沒有死,卡倫最終還是改了結局。

卡倫成全了他,讓他改變了生活,繼而擁有嶄新的人生。

哈羅德亦成全了卡倫。

讓她對人生不再那麼悲觀。

影片最後,卡倫褪去襯衣,換上女人味十足的裙子,也開始擁抱新生活。

沒有愛情沒有友情,沒有驚喜沒有意外,一切按部就班,一切井然有序。哈羅德是卡倫小說的角色,也是真實存在的人,映射着現實中的你我。我們用盡了全力,過着平凡的一生。我們都是主角,只是總是迷茫,這劇本在被誰敘寫。

路過時間,計算時間,人生匆匆忙忙,庸庸碌碌,以至於忽略了身邊所愛的人,忽略了心中真正想做的事,忘記了自己想成爲怎樣的人,怎樣去過活。

我們演繹着自己的人生,只是這演繹不該有固定的劇本。都說人生如戲,那不如給自己多加點戲,活得豐富有趣,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活。

待到表演結束時,會流連忘返,但不會暗自神傷,因爲我們享受了生命的每一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