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蕉城區正積極開展三都澳海域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其中,清理海漂垃圾是這次行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眼前的畫面,是三都礁頭碼頭往寧德城區方向的海域。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個白色泡沫浮球幾乎佔據着整片海域,而在三都大灣村與白匏村之間的這一大片海域,也漂浮着大量的白色泡沫浮球及各種無序的海上養殖設施,場面十分驚人。就在這片海域中,常年活躍着一支與海飄垃圾打交道的三都海上環衛隊。

  林以敏是三都海上環衛隊中的一員。今年第8號颱風“瑪莉亞”重創三都後,三都澳海域產生了大量的海漂垃圾,這也給他及其他的海上環衛工人帶來了更多的工作量,而且大部分都十分難處理。

  三都海上環衛隊工人林以敏:“海漂的話,泡沫類比較好撈,木板的,我們是沒有工具的話,連在一起,沒有鋸斷的話,是拉不上來的。那這些海漂垃圾是如何產生的呢?三都海上環衛隊負責人王貴華向我們大體介紹了海漂垃圾產生的原因。

  三都海上環衛隊負責人王貴華:“根據來源,我們分爲本地漁排自己產生的垃圾及外面的垃圾。三都澳的水源分兩處進來。(漲潮時)一邊是爲青山的右手邊,一邊爲左手邊。到了青山下方以平岡交界處,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水域,在潮水大的時候,垃圾就會通過三角兩邊的大潮,直接把垃圾帶入三都澳內,但在退潮的時候,水流會在三角區內形成一個迴旋,垃圾往往都卡在這個迴旋內。這就造成了垃圾從東衝口進得來,出不去。

  爲了處理這些海漂垃圾,蕉城區及三都鎮曾投入不少資金及力量。比如,在2014年,三都鎮專門成立了海上環衛處,組織海上環衛工人清理海漂垃圾。今年,蕉城區及三都鎮又組織更多的力量,加大了對海漂垃圾的清理力度。但由於產生海漂垃圾的渠道多、體量大,給海上清理力量帶來了不小難度。三都海上環衛隊負責人王貴華:“ 每天產生的海面垃圾量高達20噸左右,而根據我們目前的實際人員及船隻的工作量,就算全天全負荷運行,我們只能撈到10噸左右。

  ▍內容來源:蕉城廣播電視臺

  ▍平臺傾向:文化。資訊。免費推廣

  ▍法律顧問: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