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聞網訊(記者 柯亭依)焊花飛濺,映照辛勤身影;弧光閃耀,點亮青春夢想。12年來,她執着堅守焊接一線累計完成焊縫長度近6萬米,優良率達到98%以上是中鐵九橋聞名的“免檢焊工”;她憑着過硬的本領、精湛的技藝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屢屢在技能比賽中斬獲各項大獎,用手中的焊槍和辛勤的汗水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她就是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女電焊工劉青。

2005年,18歲的劉青被分配到中鐵九橋成爲了一名普通的電焊工。“我所在的鉚焊專業班上大部分女同學都改行了,很少從事或堅守在焊接崗位上。”劉青說,焊接工作又累又苦又髒,風吹日曬不說,被燙傷更是家常便飯。

劉青的胳膊上,大小不一的新舊傷疤清晰可見,這並未讓她退縮,“自己的師傅也是女性,看到她焊接得那麼漂亮,我心底暗下決心,別人能幹我也能幹。”憑着這股不服輸的勁,劉青在焊接崗位上一干就是12個年頭。在她看來,一塊塊鋼板在自己的巧手“編織”下,從鋼板、箱梁、杆件直至組裝成一座座巍峨的跨河、跨江、跨海大橋,猶如一道道美麗的彩虹,她的心中就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她購買了焊接新工藝、新知識方面的書籍進行自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並且積極向老師傅們請教學習。在不斷的學習、摸索、實踐中,她練就了過硬的電焊本領,熟練掌握各種焊接設備和焊接方法,特別是在各種接頭熔透焊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劉青笑着說,別人在家裏是討論燒菜,她和同爲電焊工的丈夫回到家經常討論的是如何燒焊。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12年來,劉青不僅只是將焊接視爲一項工作,更是將其視爲一項藝術,逐漸在鋼樑焊接領域綻放出奪目的光彩,先後優質高效完成了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等30多座國內知名橋樑的鋼樑焊接任務。2010年,在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橋—黃岡長江大橋鋼樑製造過程中,劉青與工友經反覆試驗,採用標準胎架和焊接工藝控制法,通過保證鋼樑受力點均勻分佈、將原CO2氣體保護焊改爲埋弧自動焊等方法,成功解決了橫樑製造因板材厚、坡口大受熱後易變形、焊接工位差等難題,大大提高了橫樑焊接質量及工效,降低了作業時間和勞動強度,爲分廠提前一個月完成橫樑製造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2年,在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京福高鐵銅陵長江大橋鋼樑製造過程中,主桁上弦杆節點兩端槽口焊接合格率低、箱體端口焊後易變形,劉青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在喫透焊接工藝基礎上,加強與技術人員溝通交流,經過反覆研究摸索,採取對接仰位打底焊、正面氣刨清根熔透的對接工藝方法,很好的控制了箱體端口變形,使銅陵長江大橋鋼樑主桁上弦杆節點熔透焊無損檢測一次合格率達98%。

2014年,在國內首座跨越長江的重載鐵路橋——蒙華鐵路公安長江大橋鋼樑製造過程中,橋面板是U肋+板肋的新型結構,板肋之間間距過小,六頭雙絲U肋龍門焊接機無法正常使用。劉青認真分析情況,做了大量的實驗,提出兩道焊接法,先焊接焊縫較多的U肋起到固定作用,再對板肋進行焊接保證焊接質量,既節省了來回吊裝的時間、節約了焊接場地和避免二次焊接變形,又大大減少了後序調校工作量、很好的控制了外形尺寸,也極大地提升了龍門焊機的利用率,爲後續不同結構形式的橋面板焊接提供了成熟工藝。

在焊接崗位上,劉青積極鑽研、勇於創新,提出了龍門焊機冬季焊接防風措施、龍門焊機焊接橋面板焊縫缺陷的產生及處理方法、六頭雙絲U肋龍門焊機焊接過程中焊絲灰塵清理、龍門焊機焊接弧形U肋橋面板焊接方法等小改小革措施9項,改善了焊接質量、提高了焊縫外觀、提升了工班工效,她帶領小組焊接合格率100%、焊接優良率達到98%,是中鐵九橋聞名的“免檢焊工”、“免檢工班”。

憑着對焊接工作的熱愛和精湛的業務水平,劉青屢次在中鐵九橋、中鐵科工集團“首席技工”技能比賽中榮獲佳績,先後被授予“中鐵九橋首席焊工”、“中鐵科工集團崗位能手標兵”,作爲主要成員獲得2017年 “全國五一巾幗建功標兵崗”,去年7月在中國中鐵焊接大賽中榮獲板對接單項第一的好成績,被授予“中國中鐵技術能手”稱號。2018年,劉青榮獲江西省“能工巧匠”稱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