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困境,施工人員集智攻關,羣策羣力,採取多種作業方式,解決施工難題,無論有多少困難,大家心裏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儘早把我國的第一座濱海發射場建好。90後施工人員何睿,在導流槽施工時,一腳踩空,一根直徑16毫米的鋼筋刺穿了他的大腿,直接插進了腹腔。

深夜時分

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片繁忙

國之重器

長征五號火箭

今年將復飛

忙碌的人羣

期待着烈焰再次點燃夜空

而我卻不由自主的想起了

那段難忘的歲月

2009年9月14日,一個註定被載入史冊的日子,文昌發射場正式破土動工。七年多鏖戰,在經歷了烈日酷暑、颱風暴雨、蛇蟲鼠蟻的自然襲擾之後,兩座航天發射塔矗立在了南海之濱、椰林深處。

視頻:高傑、李帆、徐斌如

對於建設者而言,施工所帶來的疲憊,在火箭升空的那一刻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兩座“鐵兄弟”的價值得到彰顯所帶來的那份自豪與喜悅。

剷下第一鍬土

2009年大年初一,北京南口火車站,18節滿載着施工裝備和物資的車皮準備前往海南。

其實早在2008年,工程人員就派出專業骨幹實地考察。椰林荒地中跋涉,挑燈夜戰規劃施工藍圖,由他們挖開了發射場建設的第一鍬土。

時值盛夏,地表溫度達到60℃,施工一刻也不能停歇。沒有電,沒有水,晚上睡覺蛇蟲鼠蟻齊上陣,睡覺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人員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困境,但看着工程進度不斷推進,喫點苦受點累,大家也覺得值得了!

樹起兩座豐碑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與以往發射場不同,場區位置較爲特殊,設計理念有了躍升,塔體結構複雜多樣,給施工人員出了一道不小的難題。

▲晴空一碧,是誰的青春飛揚在雲朵之上

海南藍天白雲、大海綠樹,可謂風景如畫。可面對這樣的“秀麗風景”,大家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面向大海,颱風頻繁,施工中稍有不慎就會有大量的地下水滲入,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得施工變得異常困難。

面對困境,施工人員集智攻關,羣策羣力,採取多種作業方式,解決施工難題,無論有多少困難,大家心裏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儘早把我國的第一座濱海發射場建好。2000多個鋼構件,十幾萬顆螺栓,在施工人員的手中無縫銜接。

0.03毫米,這是勞動者們創造的精度

塔架建設中,某兩項設備的安裝誤差不能大於0.03毫米,這相當於一張A4紙厚度的三分之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施工人員手中,將不可能變爲了可能!

“建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施工人員用七年的時間,用實際行動兌現了對祖國的承諾。

最可愛的一羣人

七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施工人員遠離家鄉、告別親人,“隱身”在椰林深處,默默奉獻。

▲灰頭土臉,掩飾不住青春男兒的俊朗與陽剛

“建設需要我,我就留下來”。那時正是兩座發射塔土方開挖,需要精準測繪的關鍵時刻,董福民作爲工程測繪領域的“專家”,他主動申請多幹了一年,直到把塔架的精度全部測量完成纔回到家鄉。

還有一些像李建平一樣年過半百的高級工程師,無論機器怎樣轟鳴,他們一直喫住在板房裏,有時候想起什麼問題,半夜爬起來就去現場查看。

90後施工人員何睿,在導流槽施工時,一腳踩空,一根直徑16毫米的鋼筋刺穿了他的大腿,直接插進了腹腔

在送去醫院的路上,奄奄一息的他醒了過來,張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對不起,我又惹麻煩了……”

經過專家連夜手術,何睿終於脫離了危險。

醫生說,這小子真是命大,近60釐米長的鋼筋穿進身體,只差1毫米就戳到大動脈,竟然沒有傷到任何器官,簡直就是奇蹟!

何睿出院後恢復良好,主動要求參加施工,戰友同事怕他身體喫不消,但他依然堅持。就這樣,何睿一直沒有離開工地,直至工程結束。

▲鋼筋叢林中,何睿的笑容陽光燦爛

爲了施工,很多人告別新婚的妻子、剛出生的孩子;爲了施工,很多人領了證就回到工地,遲遲沒有舉行婚禮。2013年6月的一天,發射塔架下舉行了一場集體婚禮。國與家相融,情與愛相牽,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特殊記憶。

▲巍巍發射塔,見證他們的愛情地久天長

七年時間,兩座豐碑屹然矗立在海天之間。

無言的塔架,是施工人員畢生的夢想,他們必將託舉祖國的航天夢,飛向更遠的地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