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住新居宅小區一樓的楊先生說,“現在好了,管網改造之後,這個問題就沒有了,文明城市創建真是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老舊小區是個歷史的產物,因其規劃建設年代早,建設技術不夠完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線老化、設備管網年久失修、道路破損、樓體牆皮脫落、節能保溫效果差等諸多問題,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也影響着城市整體形象。

住宅外牆粉刷一新、小區道路鋪上瀝青、花壇內種滿樹木花草、停車位規劃有序……對於竹林寺小區的居民而言,小區的變化處處可見,生活每天都有了新鮮感。

“以前這裏樓道燈不亮、下水道堵塞、停車位不足,看着別人居住的漂亮小區,心裏總不是滋味。”竹林寺小區的居民田麗麗說起曾經的居住環境直搖頭。隨着我市文明創建工作不斷推進,這裏的環境脫胎換骨。

竹林寺小區的蛻變,是我市開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

今年全市要完成204個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其中市中心區共安排改造老舊小區30個,包括雙橋區水泉溝19號樓、口腔醫院家屬樓等18個小區,雙灤區灤河運輸部生活區、承鋼下營子生活區等11個小區,以及高新區安排的農科所家屬樓的改造工作。

舊樓穿上了新衣,路面乾淨平整,綠化整潔有序,環境衛生狀況改善了,實現了“路平、水通、燈亮、綠美”……隨着文明創建工作的深入,我市的老舊小區在改造中產生蝶變。

“現在,路面也平坦了,花壇裏還栽種了花草,過段時間就開花了,小區的面貌大變樣。下班一進小區,大家都感覺賞心悅目。小區變化大,心裏舒暢多了,生活在如此好的環境裏,居民臉上都是燦爛的微笑!”家住中興路小區的王女士笑呵呵地說。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老舊小區的變化已經直接體現在居民的張張笑臉上。除舊佈新、補缺補差的老舊小區整治,不僅讓小區舊貌換新顏,更讓羣衆得到便捷、舒適的安居實惠。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僅形成了推動文明城市創建的強大合力,更是全市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沒改管網之前,這個管道一旦堵起,污水一漫起來,我們廚房、臥室,靠近這一邊的房間都臭得很。”家住新居宅小區一樓的楊先生說,“現在好了,管網改造之後,這個問題就沒有了,文明城市創建真是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

如果說公園、廣場、街路是一個城市的“面子”,那麼老舊小區就是城市的“裏子”。裏子”儘管隱蔽,卻是離百姓最近的地方,“裏子”的好壞,與百姓的居住質量、利益福祉緊密相連。

老舊小區是個歷史的產物,因其規劃建設年代早,建設技術不夠完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線老化、設備管網年久失修、道路破損、樓體牆皮脫落、節能保溫效果差等諸多問題,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也影響着城市整體形象。

百姓的需求就是黨和政府努力的方向。爲提高城市供水、供熱、燃氣和排水管網運行水平,保障城市市政設施安全穩定運行,今年我市將改造供水、供熱、燃氣、排水老舊管網168公里。去年,我市已經改造市政老舊管網53.5公里,包括供水管網10.8公里、供熱管網30.89公里、燃氣管網11.81公里。力爭到2020年底,改造率達到100%,實現“應改盡改、能改盡改”。

隨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深入開展、穩步推進,改造後的小區一改昔日髒亂的景象。如今映入眼簾的是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寬敞明亮的門窗、平坦寬闊的休閒運動場地、規範施劃的停車泊位……環境變美了,居民生活習慣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

每走進一個老舊小區,都能發現小區改造“內外兼修”的痕跡。通過對老舊小區的改造,將損壞的道路及時修補,照明設施得到增設,拆除私搭亂建,騰出場地建設綠地、停車場和休閒健身活動場所……這一系列惠民舉措,真正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來源:文明承德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