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至今离不开对家的渴求与爱慕。从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字里行间,便可窥见“家”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不仅被视为身体的庇护所,更代表一种精神的寄托、一份对生活方式的向往。文儒德是位于成都“金融城”片区的一套独栋别墅,尚壹扬接手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打造一处能够赋予人幸福度的居所。

居所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建立了人与人之间微小的社交网络,也像皮肤一样联系着人与自然,渗透着时光的翩跹流转与自然四季的冷暖交替。但什么样的居所是能够带给人幸福感的?在文儒德的设计中,设计师谢柯和支鸿鑫诠释了幸福居所的内核——“交流”。设计师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的构建,加强不同区域空间之间的联系性,让“交流”在家中随处可见。

建筑分地下两层和地上两层,设计师通过空间布局将地下二层原本单一封闭的储藏空间改造成丰富开敞的家庭休闲娱乐、宴会及阅读区。利用采光井引入自然光线,让地下一层、地下二层的采光充足,不用开灯也可以明亮通透。当人从车库步入门厅,视线所及之处充足的自然光线洒满惬意的活动空间,一天的疲惫便已消减了大半。光既是自然抚慰人心的恩赐,亦是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一舍之内,心情随着光影浮载。

整个地下一和地下二层空间呈“凹”字型的空间布局,让每个空间都可以有交流。设计师通过通高空间的处理,使地下一层相对私人的阅读区、瑜伽区与地下二层集中的家庭活动区域遥相对望,既考虑到个体的独立性又满足家庭成员间的社交性需求。地下一层的儿童活动区用一大滑梯贯通地下二层,在扩展儿童娱乐空间的同时,增强空间的开放性及趣味性。滑梯也搭建起大人与孩子无形中交流的桥梁,孩子在安全的居所中完成着自己的冒险,大人在徐徐下落的欢声笑语中守护着孩子的成长。

500平方米的空间,原本在一楼的厨房面积却很小。如果是我们的家会怎么来设计?带着这样的思考,设计师将这层楼进行了重新规划、调整布局、设计动线。由大厅入户,客厅的大面玻璃门窗引景入室,让室内空间与自然有更多的对话。一层靠近门厅的卧室被改造成厨房,打通了空间,通过客厅-餐厅-西厨-中厨的动线设计,让空间更加流畅。同时开放式的餐厨空间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老人房被安置在更为便捷的一层,走两步便可以与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共享一桌美食。食物成为联系孩提时与父辈相处的记忆纽带。

若窗明几净的建筑空间是骨,素净典雅的室内陈设是充盈其间的血肉,“交流”便是居所幸福的内核,离不开设计师对每个细节的精心雕琢。沉下心来,于细微处仿佛还能听到素净的墙面、粗纹理的麻与拙朴的木质家具的窃窃私语,它们如同从建筑中生长出的一般,营造出一种人在自然里返璞归真的归属感。

阿兰·德波顿曾在《幸福的建筑》中探讨过物质的建筑与我们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他谈到“当我们称赞一把椅子或是一幢房子‘美’时,我们其实是在说我们喜欢这把椅子或这幢房子向我们暗示出来的那种生活方式。它具有一种吸引我们的‘性情’:假如它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人的话,正是个我们喜欢的人。” 建筑与人,彼此类似,其幸福的根源都在于能够认识自己内心价值观之后,自在的、正确的表达自己。设计师谢柯和支鸿鑫对于幸福居所的诠释正是基于对中国自然观、家庭观的理解,所做出的“在地”性的表达。

↑ 负一层原始结构图

↑ 负一层平面布置图

↑ 负二层原始结构图

↑ 负二层平面布置图

↑ 一层原始结构图

↑ 一层平面布置图

↑ 二层原始结构图

↑ 二层平面布置图

撰文:于小璇

摄影:偏方摄影(石梓峰、杨轻轻)

资料提供:尚壹扬设计有限公司

地点:四川成都

空间设计 :尚壹扬设计有限公司

设 计 师:谢柯、支鸿鑫、许开庆、邓磊、戴维

陈设设计:徐斌、郑亚佳、廖丹、姚丽娟

业主设计团队:绿城中国西南公司、俞超、何沛亭

本项目刊登于已出版《室内设计师》杂志 70期 (主题:居住)

(216页,全彩印刷)

微店购买

淘宝购买

平台将定期推送杂志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室内设计师》公众号为《室内设计师》杂志的数字平台。

微信编辑:xmy

美术编辑:zy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