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邊的長城大都是明代修建的,也就是說在五、六百年前,這些地方是閒雜人等不得靠近的“軍事禁地”,也是無數好男兒馬革裹屍爲國捐軀的“邊關”。曾經的“敵國”,“遼國”、“金國”後來都被收編,成了中華大家族中的少數民族,長城作爲戰爭防禦體系的功能,也隨之不復存在。

長城在金戈鐵馬大刀長矛的古代,作爲抵禦北方遊牧民族襲擾的防禦體系,看來還是相當有效的,否則歷代朝廷不會舉一國之力,在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嶺,修建如此龐大的國家“圍牆”。

古人不會想到幾百年後的今天,這些防禦工事居然成了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和遊覽觀光的勝地,引無數遊人流連忘返“競折腰”。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所謂野長城,是指沒有修復的長城。它們歷經幾百年風霜雪雨的侵蝕和後人有意無意的損毀,呈現出一種斷斷續續、殘破不堪的景象。但恰恰是這“破敗”,給人留下更多歷史滄桑的真實影像。只是這些敵樓,當年曾發生過怎樣的搏殺激戰,已不得而知。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靠手搬肩扛,牛拉馬馱,在山樑上修建萬里長城。據說,長城是地球上唯一能從太空看見的人造工程,可見有多麼宏偉!從這件事,也能看出中國人自古就有喫苦耐勞愚公移山的精神。每一塊磚石,都有自己的來歷和故事,也許靜下心來,就能聽到它們悄聲的訴說……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野長城遊人少,這是它更具吸引力的地方,比那些熙熙攘攘的景點清淨許多。野長城沒修復,不用買門票,但是要交“買路錢”,中外人士一律交款兩元,村民即刻放行,可謂物廉價美童叟無欺。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哪裏都有素質不高的人,沿途不時能見到隨地亂扔的飲料瓶、塑料袋,大煞風景,很多牆磚上刻的“某某到此一遊”也讓人感覺心裏很不舒服,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咋能如此對待?忍不住在樹叢裏撒泡尿也就算了,想青史留名,也不必模仿孫悟空的伎倆。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敵樓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陡峭之處的坡度約有六、七十度,比這坡度更大的也比比皆是。長城底部是長方形岩石,上面是燒製的大青磚,再用米漿、石灰壘砌而成,相當堅固結實。它起伏蜿蜒自然流暢,從視覺的角度看也很美觀。此外,在長矛、弓箭的冷兵器時代,長城易守難攻,確有很強的實用性。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每座敵樓的頂部都有排水石槽,別小看這個設施,這是它屹立幾百年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長城恰似一條安詳的盤踞在山間的巨龍,靜靜恭候前來來欣賞它的人們。

一座長城,半部國史,殘破不堪更顯民族歷史滄桑

石頭壘砌的長城,顯得那樣大氣、厚重。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百看不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