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減稅成效明顯

  胡怡建

  4月24日,財政部公佈了2019年一季度包括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中央部門和單位所屬企業以及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國有一級金融企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數據顯示,一季度上述國有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中的營業總收入、營業總成本、利潤總額和應交稅金分別爲139943億元、135208億元、8198億元和12085億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8.9%、9.2%、15.6%和3.5%。

  上述指標中最爲突出的是國有企業應交稅金增長僅爲3.5%,低於營業總收入、營業總成本和利潤總額增長分別爲5.4個、5.7個和12.1個百分點。國有企業應交稅金增長遠低於營業總收入、營業總成本和利潤總額,說明減稅政策在國有企業有所體現,稅負率降低。對比2018年應交稅金,一季度至四季度累計增長率分別爲9.4%、10.0%、8.4%和3.3%,自三季度稅收增長率出現下降,四季度下降尤爲明顯。如果進一步對比營業收入累計增長率分別爲8.9%、10.2%、10.2%和10.0%,利潤總額累計增長率分別爲16.7%、21.1、19.1和12.9%,也反映了減稅政策對應交稅收增長下降作用比較明顯。

  事實上,2018年至2019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其中,2018年將適用17%稅率製造業等行業和適用11%稅率交通運輸、建築等行業降低稅率1個點減稅約27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退還期末留抵稅額辦理留抵退稅1000多億元,統一小規模納稅人標準減稅約80億元,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減稅約1000億元,出臺支持創新創業稅收優惠政策減稅約500億元,上述5項減稅措施合計減稅約5428億元。2019年一季度,新出臺減稅政策、2018年年中出臺減稅政策在2019年一季度翹尾和2018年到期後2019年延續實施政策一季度疊加減稅合計約3411億元。2018年和2019年減稅力度遠超預期,也就是由於上述減稅政策落地,才使得國有企業上交稅收增長有較大幅度降低。

  隨着大規模減稅政策實施落地,減稅政策效應也在逐漸顯現。上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企業營業總成本中研發費用增長23.3%,反映隨着企業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企業將減稅降費新增利潤更多用於研發支出的傾向和趨勢。

  稅收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重點稅源企業信心指數止落回升,從2018年四季度的121.16上揚至2019年一季度的125.23,回升超過4個點,顯示企業投資意願增強,預示二季度企業生產經營將呈向好態勢。

  總體來看,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比較平穩,好於預期,與近年來大幅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密切相關。隨着4月1日起增值稅更大規模減稅,5月1日起降低社保費率改革政策實施到位,減稅降費政策效應將會得到更好體現。

  (作者繫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李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