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7日,多位甲骨文中国员工确认,甲骨文5月7日上午召开全员大会,正式敲定了中国研发中心裁员调整一事。目前中国区研发中心还没有被裁员的一部分人,其涉及业务包括数据库产品、中间件产品等,但云计算相关研发人员也在首批裁员名单中。

传了一个多月后,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裁员大幕正式开启。

确认!首批裁员近六成

30岁以上老员工居多

5月7日,多位甲骨文中国员工确认,甲骨文5月7日上午召开全员大会,正式敲定了中国研发中心裁员调整一事。在这两天会谈完北京地区员工后,甲骨文HR接下来将前往南京、大连、深圳等地,面向CDC员工进行一对一面谈。

据了解,此次主要裁撤的是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中心(CDC)相关人员,首批确认裁员约900余人,其中超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而整个CDC共约1600人,意味着首批裁撤人员数额达到近六成。

值得注意的是,CDC目前的确资历较深的老员工居多,多为30岁以上人群

通过查阅发现,2017年度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01599元,月平均工资为8467元。这对待在CDC十余年的老员工来说,是较大的损失。

实际上,CDC将被整个关闭成为内部共识,第二批或许将在7月进行。

据了解,中国区研发中心的部分业务会被流转到其他地区,而CDC早在2018年底,就关闭了校园和社会两条招聘通道,至今未开启。

在本次全员大会上,甲骨文中国方面表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面对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甲骨文需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对现有研发体系和商业模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以确保持续为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

“我们此次研发团队的挑战是全球性的,涉及美国总部以及所有海外的研发团队,中国研发中心的调整是全球研发团队调整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研发团队的配置,探索云技术模式下最好的客户体验,也不断扩展我们的运营业务。”

意外的裁员通知

到手的股票期权全飞了

首批被确认在裁员名单中的CDC职员,被告知需在5月22日之前确认签字离开,赔偿方案为N+6(N为入职年限),但具体还有不同。除了将提供补偿方案之外,甲骨文还将提供职业规划服务,帮助相关同事顺利完成职业转换。

据了解此次赔偿方案中,涉及到的赔偿工资设置了上限当员工日常工资超过3倍社会平均工资时,将按照N*(3倍社会平均工资)+6*员工日常工资,这一方案进行赔偿。

而关于此前被许诺股票期权的部分,按照公司文件,一般在6月份到期可以到手,但5月底被要求离开——无疑意味着股票承诺成了泡影

(甲骨文同事在安慰被裁员员工)

对于这一赔偿方案,有部分员工并不满意。

突然宣布的裁员消息完全在意料之外有甲骨文员工透露,尽管此前甲骨文中国研发体系已传出将调整,但他还没有留意新的工作机会:“5月31日是最终的离职日期,5月22日是签字的截止日期。”当前20天左右的求职时间对于他来说有些紧张。

但公司的说法是,若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签字,此后赔偿额度将减少。

今年3月底,据媒体报道,甲骨文计划关闭中国区研发中心,涉及约1600人。据了解,关闭将分批进行,5月将正式见分晓。这一消息虽尚未在中国区内部“实锤”公告,但种种迹象显示出可信度较高。

目前中国区研发中心还没有被裁员的一部分人,其涉及业务包括数据库产品、中间件产品等,但云计算相关研发人员也在首批裁员名单中。

如今,裁员大幕终于正式开启了需要指出的是,甲骨文正在推进的裁员计划并非仅在中国实施。据澎湃新闻消息,一位甲骨文北京办公室被裁员工表示,自己不属于中国研发中心,而是属于运维部门,归属印度团队。他也收到了裁员通知,自己的印度老板对此并不知情。

据外媒CRN3月26日报道,美国加州监管文件披露,甲骨文将在该州永久裁员352人,裁员将从5月21日开始,包括255名甲骨文红木城总部员工和97名圣克拉拉办公室员工。

传统数据库业务备受冲击

过去,企业在搭建IT基础设施时,有三家公司是绕不开的:IBM、Oracle以及EMC。IBM的代表产品是小型机,Oracle也就是甲骨文的代表产品是数据库,EMC的代表产品是数据存储,这三家被合称为“IOE”,因此传统的IT基础架构也通常被称为“IOE架构”,三家公司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其中,甲骨文于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世界软件巨头。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IOE在全球范围内一直都是各自领域的霸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公司崛起,这种状况才逐渐被打破。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增长已经不再是传统公司的线性增长模式,而是呈指数级增长,因此传统的IOE架构不再适应业务的需要。

这迫使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尝试用具有定制化能力的服务器取代IBM。数据库也不例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产生了海量数据,对数据库提出了全新的需求,如更高的扩展性和可用性。

在这一背景下,云计算厂商纷纷推出自研的云原生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库与甲骨文语法进行深度兼容,即大型企业可以便捷地将甲骨文数据库中的数据迁移上云,这给甲骨文带来了巨大压力。例如,亚马逊AWS于2014年发布业内首个云原生数据库Aurora,阿里云于2017年9月发布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AWS和阿里云成为数据库市场上的两匹黑马。在Gartner发布的2018年数据库魔力象限中,AWS和阿里云双双入选。

实际上,无论是亚马逊还是阿里巴巴,原先都是甲骨文的坚定拥护者。据阿里云方面介绍,之前阿里巴巴是甲骨文在亚洲最大的客户,后来甲骨文支撑不了“双11”,才开始自研云计算、云数据库,随后才有了飞天操作系统以及POLARDB。

随着自研云原生数据的推出,云计算厂商正在减少对甲骨文数据库的依赖,转而“自食其力”,更多地使用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去年年底,亚马逊AWS首席执行官安迪•杰西(Andy Jassy)曾表示,到2019年年底,几乎所有在甲骨文(Oracle)上运行的亚马逊数据都将在亚马逊数据库上运行。

在云原生数据库的冲击下,传统商业数据库日渐式微。Gartner预测,到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在云上运行。对甲骨文来说,不仅当初最大的客户们流失了,而且其还成为了甲骨文的最大对手,这让甲骨文腹背受敌。

艰难的云转型

甲骨文并非没有想过进行云转型,但其云计算业务的进展显得有些缓慢。

甲骨文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显示,尽管业务整体增长不错,但云服务和授权支持业务营收为66.6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65.87亿美元相比增长仅1%。相比之下,在最新一季财报中,亚马逊AWS收入同比增长了41%,达到77亿美元。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摩根大通就表示不看好甲骨文的转型,将其评级由增持变为中性,并且发布了一份利空甲骨文的(CIO首席信息官)调查。

这份针对154位大型公司CIO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的CIO提到甲骨文是大型公司使用云计算服务时“最不可或缺”的供应商。相较而言,27%的CIO认为微软最不可或缺,12%的人认为亚马逊AWS最不可或缺。

有分析指出,这表明大多数大型公司CIO已减少购买甲骨文的服务。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向云转型的过程中甲骨文可有可无。

于是,甲骨文开始了“精兵简政”的裁员计划。

(文章来源:21Tech(News-21)、珊瑚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