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讀懂《易經》

第四講 易經時空的多維

1.《易經》的神奇就是時間概念的建立,時間和空間的思維空間內涵的揭示的複雜過程。具體表現在太陽照射的角度,地表的溫度和白晝和夜晚的劃分。後逐步形成了二十四節氣和四季晝夜的劃分。

2.陰陽產生了四象,也就是太陰、太陽、少陰、少陽,這裏不僅僅是陰陽的二分法,而是一個必要的轉換過程。核心是將靜態的事物看到了動態的一面,屬於對事物認識中的進一步加深。

3.萬物一理,世界統一。古人在研究理論的依據,就是我們常見的自然規律,屬於自然規律的高度濃縮的過程。

4.四時與八方的結合就是天地相交的典型案例。完全一樣的人和事不存在,但是類似的歷史總是上演。天道輪迴是這樣,人道輪迴也是這樣的。

易經多維理論的多維宇宙模型

根據九十年代提出的M理論,宇宙是十一維的,由震動的平面構成的。在愛因斯坦那裏,宇宙只是四維(即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現代物理學則認爲還有七維空間我們是看不見的。

科學家們對我們已認知的維與可能存在但未被認知的維之間的區別是如何解釋的呢?他們打了一個比方:一隻螞蟻在一張紙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後走。對它來說高與低均無意義,這就是說,第三維的空間是存在的,但沒有被螞蟻所認識。同樣,我們的世界是由4維構成的(三個空間維,一個時間維),但我們沒有覺察到所有其他的維。

根據物理學家的看法還應該有七個維。儘管有這麼多的維,但這些維是看不見的,它們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稱爲壓縮的維。爲了弄清這種看法,讓我們再以螞蟻爲例展開我們的想像。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將螞蟻在上面行走的那張紙捲起來,直到捲成一個圓筒形。如果螞蟻沿着的紙壁走,最後它又會回到出發點,這就是壓縮維的一個例子。如果能沿着著名的麥比烏斯帶走,也會發生上述現象,當然,它是三維的,但如果沿着它走過,總是會回到出發點的。麥比烏斯帶從維的角度講是壓縮的,按照物理學它有三個維,但誰在上面行走,都只能認知人一個維。如果螞蟻不是沿着紙筒彎曲的壁行走,它就永遠不會返回到原出發點。這就是二維(或者說被我們所感知的那種維)的例子,沿着它一直走,就不可能返回到原來的出發點。

超弦理論的十維空間之後,推出了十一維空間的超膜理論。現在又有了十八維空間理論。

這十八維空間如下:

前三維是位置,存在於空間中;

第四維是速率,存在於時間中;

第五六維是速率指向,存在於(速度)時間方向中;

第七八維是狀態指向,存在於自身形狀對應的空間方向中;

第九維是狀態轉角,存在於自身形狀對應的滾動中;

第十維是自旋速率,存在於滾動時間中;

第十一二維是自旋赤道軸指向,存在於滾動(速度)時間方向中;

第十三維是自旋赤道軸指向漂移速率,存在於滾動變化(加速率)時間方向中;

第十四五維是自旋赤道軸指向漂移速度赤道平面映射方向,存在於滾動變化(加速度)時間方向中;

第十六維是加速率(或受力強度);

第十七八維是加速度(或受力)方向。

這仍然是純粹幾何學上的維度,屬於多元幾何學即維度學研究的範疇,這樣的維度不只和位置(表示一個幾何點在空間中的位置)有關。在物理自然的實際世界中,情況要複雜得多:進行考察的思維意識客體可以融入到世界中,形成透視;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大小,因此可能在世界的倍率中移動:形成對世界的縮放和變焦;甚至所有系統都可能是粒子化的、運動的、……,所以物理學的維度還可以含有溫度、密度、速度、……等等一切物理量。參考多維空間、高維空間、十八維空間爲他們做的全新多角度的定義。

如果我們跳開量子物理學,打開《易經》,就會發現,在這部東方聖經中就有關於對於多維宇宙的描述。 儘管《易經》中沒有明確說道宇宙究竟有多少維度,但是,多維度空間宇宙是說到了。隨着科學的進步,或許真正的宇宙真如美國拍攝的科教片《和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蟲洞》中說的,我們人類是生活在一個超強的虛擬世界中,由超能量級的超強計算機控制着宇宙空間的變化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