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一曲《终身误》,唱出了贾宝玉在和薛宝钗婚后,对这段婚姻的千般委屈,万般无奈。然而,薛宝钗又何尝满意这段婚姻?其实,宝钗心里从未看上过宝玉,薛家也没上看过宝玉。甚至于薛家那块金锁,最想套住的也不是宝玉,而是另一个天生带玉的男子。

宝钗身上肩负着振兴薛家的使命,这一点薛姨妈知道,宝钗自己也知道,只有薛蟠不知道。然而,作为一个女孩儿,既不能做官,也不能经商,她要振兴薛家,就只有一条路——找一个强大的婆家做靠山。宝钗第4回进贾府,第8回宝玉才发现宝钗的金锁,并且金锁上的字和他玉上的字是一对,“金玉良缘”才正式在贾家登场。若薛家一开始就是奔着宝玉去的,肯定会让宝钗初入贾府时就带着金锁,这比起“雪藏”很久后,再想办法引诱宝玉去看金锁,要自然得多。

金锁被薛家“雪藏”4回之久才粉墨登场,说明薛家要么是进贾府后才打造的金锁,要么是一开始有金锁,但并非冲着宝玉去。我猜测,薛家是在进京前打造的金锁,目的是套住一个能振兴薛家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皇上!我这么说的理由有三点:1、皇上是天底下权力最大的人,宝钗若能成为皇妃,振兴薛家就小菜一碟了,薛蟠再闹事也不怕了;2、皇上天生带玉——传国玉玺;3、皇上那块玉玺上也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和宝玉那块玉上的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样,都是和宝钗金锁上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一对的,都可以凑成“金玉良缘”。

当然,宝钗入宫是待选公主郡主伴读,所以很多人认为,薛家没有打皇上主意。但我觉得,薛家一开始绝对打的是皇上的主意。因为宝钗若能选为公主伴读,以她的满腹智谋,肯定能把公主伺候得很好,说不准还能让公主替她在皇上太后等人面前美言。而且跟着公主,宝钗肯定有机会面见皇上,以她不俗的美貌,定能引起皇上的注意,成为妃嫔就是早晚的事了。成了皇上妃嫔后,宝钗再拿出“杀手锏”金锁,告诉皇上这是一个神秘和尚给她的,说是定要捡个天生带玉的男子方可婚配,说不准皇上封她为后都有可能。

宝钗也可能在见到皇上前,通过公主把金锁和“金玉良缘”告诉皇上、引起皇上的好奇,从而达到和皇上见面的目的,甚至最终封妃封后。汉武帝刘彻时的钩弋夫人不就是例子么?汉武帝巡游经过河间,听说有一个奇女子,天生握拳无法伸展,于是他就召见了这个奇女子。结果汉武帝轻轻一握,这个女子拳头就展开了,并且手心还握着一个玉钩。后来,汉武帝就封这奇女子为婕妤,这奇女子因此被称为拳夫人,又称钩弋夫人。所以,我认为薛家这块金锁,其实就是想让宝钗效仿钩弋夫人。

既然薛家一开始目标是皇上,自然刚入贾府时,不便把金锁拿出来示众,这种造假的事,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但很不幸的是,宝钗连入宫的机会都没有,于是薛家才退而求其次,把目标定为宝玉,所以“雪藏”了金锁4回后,在第8回,薛家终于想了个法子,让宝玉开口看金锁,让莺儿开口说出“金玉良缘”的话来。其实宝钗也是个可怜的女孩儿,小小年纪就背负起振兴家族的重任,最后还落得守活寡的凄凉下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