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他是赤瑕宫神瑛侍者,她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他日夜以甘露灌溉她。她得甘露滋润,又受天地精华,遂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修成个仙女。一日,他要下凡历劫,她因未报得甘露之恩,遂带着一生的眼泪跟着他下凡了,她要用眼泪来报答他。

前世的恩人,今生的情人,他俩一见钟情。然而“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美好,却被一把金锁扰乱了平静。宝钗来了后,他俩就开始相互猜疑,相互试探,时时闹别扭。

直到有一天,他深情地对她说:“你放心!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听了他的话,她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从此她不再疑心他,也再没和他闹过别扭。

他俩的情算是定下来了。然而,他俩战胜了“金玉良缘”,却没战胜她柔弱的身体,她终究是先他一步而去了!带着对她深深的思念,他还是娶了宝姐姐。

宝姐姐是个好姑娘,好妻子,可他却只念木石前盟,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对林妹妹的思念,只有深爱过却又失去的人才能明白。

尽管80回后的原稿丢失了,我们无法知道真实情况如何。但他和宝姐姐大婚后,对林妹妹的思念,其实早写在一首曲子里了。那日, 冯紫英请了他和薛蟠琪官一起吃酒,席间行酒令时,每人作了一首词,并唱了一支曲子。

实际上,这些词曲写的都是各人婚后的生活。他的词曲也不例外,词里写的是他和妻子宝钗的生活,曲里则唱尽了他对黛玉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是他写的词,词里的“女儿”,就是他未来的妻子宝钗。词里写了他和宝钗婚后,宝钗依然劝他读书上进考功名。也许是他依然听不进去这些话,依然愚顽怕读文章,所以最终离开了宝钗,让宝钗后悔劝他读书。

但我觉得他撒手悬崖,遁入空门的原因,应该和黛玉有很大关系。也许他是实在无法停止思念黛玉,所以才坚定了入空门的心。他对黛玉的思念,全在他作的那首《红豆曲》里了。

很多读者都认为,这首《红豆曲》唱的是黛玉,因为黛玉爱哭嘛!但我却认为,这首《红豆曲》唱的是黛玉死后,宝玉对他的思念,也就是说唱的是宝玉自己。

宝玉原本也常常和黛玉一起哭,那么黛玉死后,他因为深深思念,而“滴不尽相思血泪”,是完全可能的。至于“睡不稳纱窗”,也并不是只有潇湘馆才有纱窗,实际上宝玉屋子也是纱窗。

宝玉为晴雯做《芙蓉女儿诔》时,黛玉看了后,建议他改了一句,当时黛玉是这样说的:“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槅,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可见宝玉屋子里也是纱窗,所以这句“睡不稳纱窗”,说是宝玉因思念黛玉的情形,也是说得通的。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这一句我认为说宝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黛玉死了,对他来说是旧愁;和宝钗夫妻感情隔阂,宝钗又常常劝他读书,这对他来说是新愁。正因为这“新愁旧愁”,所以他吃嘛嘛不香,也就是“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这一句就更明确说明了,这首曲子写的是宝玉。因为这个“菱花镜”很可能就是紫鹃给宝玉的那块。57回,紫鹃试探宝玉,说林姑娘要回苏州家去,宝玉因此大病一场。后来紫鹃去怡红院照顾了他几日,等他病好后,紫鹃就说回潇湘馆去,这时他对紫鹃说:

所以这曲子里的“菱花镜”很可能就是紫鹃给他的。黛玉死后,他可能常常对着这面镜子思念故人。所以我认为这首《红豆曲》,唱的不是黛玉对宝玉的感情,而是宝玉对黛玉的思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