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羣無所畏懼的“蒙面天使”

每天爲生死邊緣的陌生人抵擋死神的鐮刀

沒有人知道你流過的汗水和淚水

你信念如磐石般堅定:

只要一息尚存,絕不輕言放棄

雖然看不見你的面容

但你的眼睛裏充滿了溫暖的光芒

你的名字叫“天使”——

你的名字叫“護士”

護士節快樂!

他們把護士服穿在身上,把誓言記在心裏,把微笑掛在臉上,用心做好每一個細節,以真誠贏得衆多患者與家屬的信賴。

他們以愛之名踐行職業理想。面對勞心勞力、時常日夜顛倒的高強度工作,他們以“慎獨”精神與患者並肩作戰,是醫院裏最可愛的“鋼鐵俠”。

他們中有的已爲人父母,卻時常忙到無暇陪伴子女;有的尚且稚嫩,卻在同齡人享受着戀愛歡愉時忙於病榻,承擔着比他人更爲重大的責任。

他們的工作遠不止打針發藥那麼簡單,他們是醫生的眼睛和雙手,以訓練有素的專業技能、學無止境的求知精神詮釋新時代的南丁格爾誓言。

2019年5月12日,是第108個國際護士節,讓我們一同走進浙大一院衆多科室,聽聽這羣白衣天使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消化內鏡中心,他們用嫺熟的技術配合醫生做腸鏡診療,協助醫生做出更加準確的操作。

靜脈置管室,他們用靈巧而溫暖的雙手爲患者做PICC(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幫助患者減輕化療過程中的疼痛。

新生兒室,他們放下家裏尚且年幼的孩子,悉心呵護恆溫箱中弱小的新生兒。

手術室,以嫺熟的技術與醫生密切配合。爲了不影響手術的進行,他們常常忙得顧不上喫飯。

急診監護室,時刻關注和記錄着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強大的意志驅散了睏倦,柔弱的身軀扛起生命的重量。只要患者需要,他們隨叫隨到。

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

這一切的付出,他們都毫無怨言

負壓病房護士潘曉:

近年來每年夜班數均在120個以上

一整夜,她的身影忙碌,顛倒白天,夜以繼日,年復一年;晚上無論多困,精神都要高度集中,時刻圍繞在患者牀旁,不能離開。次日清早結束了平凡的不眠夜,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

作爲一名資深護士,潘曉從事護理工作17年,夜班上了14年,近年來,她每年的年夜班數均在120個以上。

夜深人靜的夜晚,巡視病房、記錄巡視本、書寫定點護理記錄單,執行夜間治療的身影不停穿梭在各個病房之間,默默守護患者,心中的那份關懷,是夾在患者年輪中的永久溫馨。忙了一夜,伴着一縷曙光射入走廊,晨起抽血、測量生命體徵、發放口服藥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負壓收治的是需要空氣、飛沫隔離的重症患者,現在主要收治多重耐藥結核、有嚴重併發症的明確痰菌陽性肺結核及其他重症感染性疾病需要監護治療的患者。每年的傳染病流行期間,病患都需要及時收治。“穿着從腳趾密閉到面部的隔離衣,戴着口罩、眼罩和雙層手套,是我們一道獨特的風景。也使進入隔離區完成注射、輸液、記錄、調整儀器等每一個動作都異常困難,何況還要經歷那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成功搶救。但是有耕耘,總有收穫!這裏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儘管汗水浸溼一套套隔離衣褲,大家卻繼續堅守選擇,踐行着守護生命,砥礪前行。“

“我們就知道自己的責任。即使我們的工作千般繁瑣萬般困難,我們還是用真誠細緻的心盡職盡責盡力;即使忙到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即使累到感覺雙腿要斷了,我們仍在傾心呵護每一位患者。”苦過、累過,也抱怨過護士的艱辛,但她當看到病人康復出院的那一刻,就體會到了作爲一名護士的價值。

城站血液高級病區護士王軍:

她在崗,只爲讓每一個生命更好地延續

28年臨牀護理,她始終堅持第一個到病房最後一個離開,只有走得遲,纔對自己照顧的病人“更放心一點”。

長期的病痛折磨使患血液惡性腫瘤的病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往往變得情緒激動、脾氣暴躁,需要護理人員付出更多的耐心和關愛。於是在工作中,她耐心爲患者講化療後飲食、保養及相關注意事項。爲病人答疑解惑,提高生活質量。

爲了預防壓瘡,她和同事每天都要很認真檢查每個病人的皮膚,天天扒着病人的屁股、腳丫子等身體的每個部位查看。有時遇到身材高大、體型比較肥胖的患者,力氣不夠醫生來湊。

日常巡視中,她輕輕蓋好病人的衣被,噓寒問暖,握握他們的手,拍拍他們的背,舉動雖然平常,但一言一行透露着關愛和親切。在巡視病房的同時,她還見縫插針地爲病人、家屬進行健康指導,止痛藥該怎麼喫、病人該怎麼翻身、拍背、怎樣預防跌倒等等。病人都說:有王軍在,就感覺像喫了定心丸。

綜合ICU護士俞超:

大家心中公認的“超姐”

每家醫院的ICU都有一扇厚重的門,門外是心急如焚的家屬,門內是不停奔走的醫護人員。爲了挽救生命,ICU醫護們千千萬萬遍地與死神殊死搏鬥,不分白晝黑夜地守護。

畢業之後,她一直工作在ICU。在與死神搏鬥的路上,她把這份工作當成事業。

過去,人們總覺得護士工作簡單,無非就是打個針、輸個液、配個藥。

其實作爲ICU護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那是最基本的技能,因爲在這裏工作的人,都深知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自己責任範圍內的患者,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那自然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要在第一時間對其他求救信號作出條件反射般的應急反應,然後腳踩風火輪,嗖的飛奔到需要援助的地方。

不僅如此,俞超常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作爲一個ICU護士,她深刻體會到這七分護理對於患者是否康復佔比有多重。

“我的專業我做主,新時代的專科護士必須時刻關注專科領域的前沿內容,將最新的護理技術,最新的護理理念引入臨牀,及時剔除落後的、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護理行爲,做好臨牀護理的掌舵人。”

正是憑藉一專多能,她成爲大家心中公認的“超姐”。

感染科護士黃鶯:

護理過千餘名AIDS患者

扎針、取針……這個最平常、最簡單的醫護動作,在感染科艾滋病病區的病房裏,卻有可能成爲危險的行爲。一點點的意外,就可能釀成終生傷痛,而這是艾滋病病區護士的日常。

2013年9月,黃鶯被調入艾滋病區工作。主要負責HIV/AIDS患者的隨訪和臨牀科研工作。面對這個時刻面臨" 職業暴露 "、挑戰人的心理堅強的崗位,她和同事們頂着隨時可能被感染的風險,陪伴一個個患者走出恐懼,走過絕望,走向新生。

2015年,她接觸到一位經濟困難的重症艾滋病患者,通過向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申請,發動廣大網友,最終募集3多萬元診療費用,使患者最終平安出院。目前,她的隨訪病人在冊登記有900餘人,她和很多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成爲知心朋友。

“相比於身體的傷痛,艾滋病人心理的創傷更需要關注。” 爲此,黃鶯於2017年策劃成立了以科室成員爲主的志願服務團隊“浙一關艾”,這個團隊面向中學、大學、社會組織、患者及家屬開展了十餘場艾滋病公益巡講。

他們還開設了“關愛小講堂”專門進行患者教育,在黃鶯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醫院艾滋病科患者服藥依從性顯著提高,爲我省艾滋病防控事業增添了強有力的保障。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個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護士的工作是沒有人監督的,但他們卻時刻保持着“慎獨”的精神,門診中、病牀邊,夜以繼日馬不停蹄,每一個微小的護理細節都不放過,他們用責任心與無私的大愛守護患者生命的希望。

醫院黨委、院領導班子歷來重視醫院護理工作。在“2019護士節慶典大會”上,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對醫院的護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沒有護理的發展,就沒有醫院的發展,感謝大家爲醫院發展建設所做出的貢獻。全院2490位護士中,有867位共產黨員。在這些平凡工作崗位中默默耕耘的護理工作者的身上,閃耀着優秀共產黨員的品質。

梁書記勉勵浙一護理人繼承和弘揚南丁格爾精神,發揮優秀共產黨員的主力軍和骨幹力量,立志做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努力踐行感動服務、細節服務,繼續踐行“關愛 信任 創新 實效”的浙一護理服務理念,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朝着“國際一流醫學中心” 願景不斷邁進。

在繁忙的工作崗位上,她們用愛心她們待患者如親人;

在一個個值守病房的夜晚,她們舍小家爲大家;

在搶救患者的第一現場,她們忘我工作甚至顧不上自己的孩子、父母;

南丁格爾的救死扶傷的大愛精神是他們的信念,是矢志不渝的“初心”。

謹以此視頻獻給浙一護理人

72年前,共和國建國前夕,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護理學科成立。始終秉承“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的宗旨,浙一護理學科負責全院臨牀護理、護理教學、護理管理、護理科研、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等工作,同時浙一也是浙江省護理質控中心掛靠單位、浙江大學護理學博士和碩士培養點、20餘所高等院校護理教學實習醫院。是浙江省成人ICU、急診急救、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傷口造口失禁、手術室、糖尿病、加速康復外科、內鏡護理等專科護士培訓基地,浙江省康復護理、精神心理和靜脈輸液等專科護士實習基地。其中臨牀護理專業是“國家臨牀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醫院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優質護理服務考覈優秀醫院”、“優質護理服務表現突出醫院”等稱號。浙一全面推行優質護理服務,目前優質護理服務的全院覆蓋率爲100%,爲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提供了強大推動力。這些成績,離不開各級部門對浙一護理學科的大力支持,以及每一位浙一護理人夜以繼日的無私付出,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着百餘年前南丁格爾的光榮誓言。

在第108個國際護士節即將到來之際

讓我們向所有的白衣天使

致以最深的敬意!

本文爲浙大一院原創;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

圖文:宣傳中心;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視頻:宣傳中心、護理部及各科室

爲白衣天使打Call!

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