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年輕人的消費觀真的要怪花唄嗎?

藉藉借

買買買

來啊,消費吧

1號馬雲爸爸

2號微粒貸爸爸

3號京東白條爸爸

4號平安爸爸

......

摧毀年輕人的消費觀真的要怪花唄嗎?

2016年雙十一,天貓在微博上祭出了三觀炸裂的口號“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爲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再看京東白條廣告“願所有忍耐的年輕人不再錯過生活”,“有白條的地方就有更好地生活”。

據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發佈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18-34歲的年輕人,平均月儲蓄只有1339元。也就是說,大部分年輕人根本存不到錢。

貧窮,是這一代年輕人最顯著地標籤

@ 前天掉了5毛錢,氣得我到今天都沒喫飯

@ 眼睜睜看着購物車及收藏的東西一件件下架

@ 曾經坐一塊的公交還要考慮很久,還是走路吧

@ 我已經4年沒有給自己買過衣服了,18年雙十一在多多上給自己買了一雙17.9的鞋子

@ 有連續一年半的時間,我身上從來沒有超過100塊錢,好歹我也是20多歲的人了,馬上就要奔三了!

@ 去商場不敢看阿迪耐克直奔李寧

@ 今天喫什麼呢?好像沒有選擇,還是喝水吧

但是與貧窮相對的

是膨脹的購物慾望

每月月光的背後還有日益增長的信用卡逾期數額

摧毀年輕人的消費觀真的要怪花唄嗎?

據阿里發佈了《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近 1.7 億 90 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 4500 萬,如果沒有信用分限制,可能會更多。

在購買手機時,76% 的年輕用戶會選擇分期付款,也就是說,每10個購買手機的年輕人,有將近8個都選擇了分期付款,超前消費。

摧毀年輕人的消費觀真的要怪花唄嗎?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個難以歸還的債務

但對商家來說,這不過是一組財報數據

信用卡、花唄、京東白條等形式的推出助長了年輕人的超前消費意識,就是這種超前消費讓很多年輕人提前成爲月光族。這對於投資致富毫無幫助,而且還會讓年輕一代陷入貧窮之中。

最初,我只是想買一部剛上市的iphone 月還600,完全可以負擔得起。後來想買的東西越來越多,於是只好開通了信用卡、花唄、借唄、各種網貸......拆了東牆補西牆,分期不行就套現。很快,我的工資就跟每月還款額持平了......我不敢考研,不敢辭職,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喫飯以外的每一分錢來償還透支的每一個明天。

一時的享受和僥倖,固然是銷魂蝕骨般的舒爽,但是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如洪水出籠般狂飆,難以抑制。

借貸平臺是摧毀年輕人未來的罪魁禍首嗎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發佈的《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爲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普通高校的學生支出中,購買衣物僅次於飲食消費,其次是社交娛樂、通訊交通,學習培訓則排在最後。去年雙十一,高校學生消費總額超過30億,人均1個包裹。

摧毀年輕人的消費觀真的要怪花唄嗎?

花唄、京東白條等借貸平臺不過是一種工具,怎麼使用也是人決定的。去年,螞蟻花唄在發佈了一項年輕人消費報告後宣稱:90後雖然熱愛買買買,但是剁手時並不任性,99%的人都能夠按時還款,還是挺靠譜的。

好的消費觀是怎樣的?

多關注消費的隱性收益,也就是多想想,我花這筆錢,從長遠來看能得到什麼?在自我提升方面永遠都不要吝嗇花錢,你現在花的錢以後會成倍地掙回來!比如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用時間來運動健身、看書充電,興趣愛好(比如攝影、烘焙、手工......)從長遠來看也是看得見收益的。

分清楚“我需要”和“我想要”。折扣再大,東西再便宜,如果不需要,就算是一塊錢包郵也不買。爲什麼很多人在買了打折的衣服鞋子之後又大呼要剁手?因爲是否要買這件衣服這雙鞋是在打折後決定的,而一時衝動下並沒有考慮商品本身。如果一件衣服在原價1000塊錢的時候你並不需要,那麼即便打折到100塊,你還是不會需要這件衣服。

好的消費觀最重要的是學會分析自己的需求和選擇,作出適合自己的消費決策。

本文據知乎、青年計劃、首席財經觀察、微博等綜合整理

摧毀年輕人的消費觀真的要怪花唄嗎?

青島新聞網愛打折

有趣|好玩|優惠|打折|福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