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在“五四運動”中除了蔡曉舟、周新民等這些積極參與者外,當消息傳到安徽後,合肥各中小學也聞訊而起,舉行了多次以學生爲主、工農商各界參加的前所未有的示威遊行,而廣大市民也紛紛加入了集會遊行、抵制日貨等行動。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合肥、巢縣、廬江地區先後有陶淮、胡允恭、胡宏讓、李慰農、周新民、蔡曉舟、童漢章、崔筱齋、李坦等一批青年知識分子,奔赴北京、上海等地及法國、蘇聯求學,尋求革命真理,並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爲合肥地區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

100年前的1919年,一場倡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運動”爆發。她不僅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而且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

那麼,在這場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運動中,有哪些合肥人參與其中?當時的合肥又有哪些表現呢?

1

蔡曉舟和中國第一本五四運動史料集

說起“五四運動”中積極參與的合肥人,蔡曉舟應首當其衝。1885年,蔡曉舟出生於合肥。雖然在1933年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所殺害,但他的一生卻是充滿革命的一生。

早在1908年,他就參加了由熊成基領導的、被譽爲“辛亥革命前奏曲”的安慶新軍馬炮營起義;1926年11月他又領導了大革命時期合肥地區的第一次武裝反抗封建軍閥的革命鬥爭吳山廟武裝起義。而在“五四運動”前後,他更是積極參與,喚醒民衆,拯救國家。

○圖爲蔡曉舟

民國初期,蔡曉舟就來到了北京,經友人推薦到李大釗主持的北京大學圖書館任職兼作研究,力倡科學與民主。後與高一涵、程演生等在北京籌備成立旅京皖事改進會,編輯會刊《安徽》。

據史料載,這期間蔡曉舟在《新人》雜誌上發表了《從文化運動到理想社會》一文,較早地闡述了中國所面臨的四大障礙即男女階級、智育階級、資本制度以及國和家的問題其實質就是爭取平等權等權益,全面展現了蔡曉舟從文化運動來改造中國社會從而達到理想社會的思想。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蔡曉舟也參與其中,帶着學生一路高呼口號。學生們的請願和講演持續了一個月,最終,北京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的學生,並抵制了巴黎和約簽字儀式。在這一斗爭中,蔡曉舟一直關注時局變化,悉心蒐集有關資料,決心把這場偉大的運動記錄下來,傳於後世。

○蔡曉舟所著的《五四》及其他著作

於是,在1919年7月前後,蔡曉舟帶着他的表弟、北大文學系學生楊亮功夜以繼日地編撰《五四》一書,10多天後就拿出初稿。全書包括五四運動之成因、學生遊行示威始末、全國各界對五四運動的響應、各個媒體的輿論、全國各地支持五四學生的函電等,描述了五四運動的全過程,並對起因與影響作了分析。

1919年8月,用新聞紙印刷的25開本《五四》一書面世,一時間洛陽紙貴。有學者指出,這本書是中國記錄五四運動的第一本史料集,在迄今關於五四運動的所有資料中佔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2

領導安徽學聯的周新民

除了蔡曉舟,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的合肥人還有一位,他就是1897年10月出生於今天廬江縣樂橋鎮的周新民。

據史料載,1918年,21歲的周新民考入設在當時安徽省會安慶的安徽省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法律。在革命思想的影響下,周新民經常閱讀進步書刊,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五四運動”爆發的消息傳到安慶後,羣情激奮。以安徽省立法政專門學校學生爲主的安慶各校學生,立即起而響應。

○圖爲周新民

1919年5月6日,安慶各校學生代表在法專召開緊急會議,決定5月8日集合安慶各校學生遊行示威,以實際行動聲援北京同學,周新民參加了會議,並在會上被推選爲組織、領導聲援北京五四愛國運動的全省學生團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5月8日上午9時,各校學生3000餘人一起示威遊行。遊行隊伍經過省長公署時,周新民和王步文、方樂舟等六名學生作爲全市學生代表,向省長請願,要求以安徽省名義,向北京提出“死保青島,立即釋放被捕學生”的嚴正要求,終於迫使省長同意照辦。

在這場愛國運動中,周新民始終站在鬥爭的前列,經受了革命的教育和鍛鍊,因此後來被推選爲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副會長。

他在回憶錄中曾寫道:“我在‘五四運動’前,思想上對究竟應該走什麼道路是不清楚的,‘五四運動’後,在參加學生運動中,使我不斷地受到教育和鍛鍊,我的眼睛才明亮些,我的頭腦才清醒些,逐漸認識今後應走的道路。如果沒有‘五四運動’來引導我,我一定要走不少錯路,決不能早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所以領導我爲革命而鬥爭的是中國共產黨,引導我看清了革命道路、早年就爭取入黨的是‘五四運動’。”

○周新民穿過的大衣

據史料載,“五四運動”以後,安徽學生及一些羣衆日漸覺悟,對當時的政治和教育極感不滿,爆發了一系列革新教育、反對軍閥反動統治的鬥爭。而這些鬥爭活動,周新民都積極參加並親自領導。

而且,“五四運動”後,安徽出現一些以研究馬克思主義爲宗旨的革命組織,1922年初,舒傳賢、周新民等在安慶建立團組織,同年10月安徽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周新民成爲首批團員之一。這是全國最早建立的17個地方團組織之一。

安徽社會主義青年團建立後,在上海團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積極開展宣傳和組織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對全省學生運動的指導和工農運動的支持。

3

合肥各界對“五四運動”的響應

其實,在“五四運動”中除了蔡曉舟、周新民等這些積極參與者外,當消息傳到安徽後,合肥各中小學也聞訊而起,舉行了多次以學生爲主、工農商各界參加的前所未有的示威遊行,而廣大市民也紛紛加入了集會遊行、抵制日貨等行動。

據史料載,1919年5月上旬,合肥城內各學校即着手準備工作,推選金巽甫等十餘名代表,成立合肥縣學生聯合會,決定響應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5月15日,全城各校罷課,4000餘名師生在衛衙大關的公共操場集會。

會上由學生聯合會代表報告了北京五四真相及各地響應情況,並以廬州學生團名義發佈了《泣報同胞》的檄文。會後舉行示威遊行。一時間,鼓號聲、口號聲、鞭炮聲響徹雲霄,廣大民衆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愛國熱情。在青年學生愛國行動的影響下,全城各階層人士也紛紛投入到反帝鬥爭的行列。

除了合肥縣城內學生民衆積極響應外,“五四運動”爆發後,素有學生運動“火車頭”稱譽的巢縣青年翟宗文,聯絡在安慶、蕪湖及北京等地讀書的30多名巢縣籍青年學生陸續回到巢縣,在巢縣城鄉廣泛宣傳五四精神。1919年6月中旬,聯合會組織巢縣各界3000餘人,在巢城儒學場召開羣衆大會,聲援北京學生愛國行動。

而抵制日貨則成爲合肥羣衆響應“五四運動”最直接的行動。據史料載,合肥市民和進步商人成立了愛國會,廣泛開展抵制日貨的鬥爭。除了演講宣傳外,他們還組織了救國新劇團,排演“安南人賣天”等戲劇,警醒民衆警惕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吞併中國的野心。一系列行動使日貨幾無藏身之處,日貨幾乎絕跡,由日商出資的合肥電燈籌建公司,被迫關門倒閉。在內河唯一行駛多年的“戴生昌”號日輪經營也日趨慘淡。

更爲重要的是,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隨着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合肥地區一些激進的民主主義者,逐步向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者轉變,爲本地區黨組織的建立創造了條件。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合肥、巢縣、廬江地區先後有陶淮、胡允恭、胡宏讓、李慰農、周新民、蔡曉舟、童漢章、崔筱齋、李坦等一批青年知識分子,奔赴北京、上海等地及法國、蘇聯求學,尋求革命真理,並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爲合肥地區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隨後,崔筱齋、曹廣化、胡濟、童漢章等先後返回合肥,創建了合肥城鄉最早的中共基層組織,爲合肥地區黨組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李明 合肥晚報 程堂義 編輯:H

你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