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於老茶的問題,大體就說這些,茶友們還有哪些六堡老茶的疑問,歡迎留言,哈。1978典藏是一款經典的拼配茶,是桂青種原料與原種六堡原料拼配,這款茶的特點是層次豐富,每一泡的香氣滋味都有不同,整體感覺是偏清爽,此外就是耐泡度了,至15泡方出水味。

六堡茶之家,一個熱愛六堡茶的小團隊,致力於讓更多人喜歡六堡茶。

五一小假和幾個行內朋友茶聚,說我們就是行業的刺頭,什麼都說,什麼都敢說。

我說消費者需要喝懂六堡茶,喝對六堡茶,我們說這麼多,初衷還是希望讓更多的人瞭解並喜歡六堡茶,相比一味的搖旗吶喊,把六堡茶真實的一面呈現給茶友,可能更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

好了,閒話少扯,繼續上一期的話題,接着說六堡老茶。

四、有這麼多老茶嗎,來源都是哪裏?

說老茶的來源,肯定要了解六堡茶的歷史,我們原來文章寫過(相關閱讀:六堡茶簡史1、2、3),這裏再簡單講講,六堡茶的歷史,可以大致分爲這樣三段:

(1)清末到解放前

私營小作坊經營爲主,茶葉的產製、交易中心在六堡鎮,大量粵商在六堡鎮合口街設立茶莊,茶農把茶葉賣給茶莊,然後通過西江水路(茶船古道)運抵廣州,再出口港澳及東南亞。

(2)解放後到2004年

國家隊進場了,茶葉屬於統購統銷的物資,六堡鄉及周邊的茶區,成立了初制所,而六堡茶的精製,主要由梧州、橫縣、桂林三家國營茶廠負責,由茶葉進出口公司負責銷往港澳以及東南亞地區,當然現在橫縣、桂林包括六堡鎮的公社茶廠已不復存在(改制的改制,倒閉的倒閉)。

(3)2004年之後

普洱茶帶動整個黑茶市場向好,2004年之後,整個行業國退民進,私人資本開始參與到行業來,六堡茶企才真正多起來,包括很多現在知名的六堡茶企,都是在那段時間成立的。

簡單理清了歷史的脈絡,我們回過頭看六堡老茶。

第一階段的老茶,據說僅在馬來西亞的個別老茶行見過,市場上基本沒有流通。

第三階段,也就是2004年之後的老茶,生產廠家多,市場存量不小。

我們重點說第二階段的,更準確的說就是50~90年代的老茶。

市場上流轉的多以梧州、橫縣茶廠爲主,少量出自桂林茶廠和六堡鎮農戶,主要的來源渠道無非幾個:香港、馬來西亞茶莊迴流的;國營茶企內銷流入市場的;還有就是外貿改制流入市場的,真正能留到現在的老茶,其實在當年也是因爲整體行業低迷,滯銷囤積下來的,能留到現在就變成了寶。

插一個小故事,話說當年六堡公社茶廠倒閉之後,租給了一個老闆做竹編,老闆嫌當時倉庫的十幾噸老六堡太佔地,一把火給燒了,大火足足燒了三天三夜……

五、老茶如何辨別真假?

老茶辯真假這個問題,要分兩個層面來說。

六堡老茶,特別是30年以上的,如果要準確到年份和批號,幾乎不可能。

普洱的印級茶,有包裝內飛,傳承有序,可以準確到哪個廠哪一年的茶,而以前的六堡都是大籮包裝,沒有編號的,到了香港或馬來西亞之後,當地的茶商還會重新打上自己的茶行的名字進行包裝。

▲當年出口的大籮裝六堡茶(來源:中茶窖藏六堡茶圖譜)

但是不是老茶,是不是六堡老茶,還是能通過一些方法判斷的。

(1)包裝、外觀明顯不對的

上圖這個包裝錯在哪裏,相信不用我解釋了吧,這種貨廣州芳村一大把

這張圖,是一個號稱六堡茶餅的外觀細節。六堡茶有茶餅,外形也有和普洱七子餅差不多的,但細節透露了其實它是一餅普洱茶,因爲只有用棉袋壓餅的,茶餅纔會有圖片上面的棉布紋路,而棉袋壓餅是普洱的做法,六堡壓餅從來沒見過這樣做的。

(2)老茶是一定有陳香的

因爲六堡茶是被拆籮分成散茶後才上市銷售,因此,包裝能提供的判斷信息其實很少,最可行的判斷方法就是開湯試飲。

老茶可以淡可以薄,但一定要帶陳香,如果一款號稱20年的老六堡,一點陳香沒有,那麼你要考慮它是不是做舊的老茶了。

下圖的這款93年橫縣茶廠老六堡,是一位湖南茶友提供的:

我當時的評價就是:揉捻輕,條索粗松,殺青不足,無明顯香氣,味薄仍帶生青氣,應該是極輕發酵或不發酵,飲後口乾,有先溼倉後高溫烘乾之嫌,總體乏善可陳。

(3)帶棗香的老六堡要多留點心

棗香、焦糖香都是高溫重發酵的產物,普洱常見,六堡不常見,因爲六堡無論是發酵的溫度、成熟度都比普洱茶要輕,六堡老茶常見的就是木質陳香。

如果你恰巧喝到一款帶棗香甚至焦糖香的老六堡,如果條索恰巧是紅褐色而不是黑褐色的,那麼很有可能你喝到的是一杯普洱茶。

▲六堡茶(左)條索黑褐,普洱茶條索紅褐

六、老茶耐泡度和什麼有關?

耐泡肯定是和原料、工藝有關,不過我們說老茶,特別是90年代之前的老茶,原料的內質都不會差到哪去,因爲是老品種,而且不施農藥,茶葉的底子自然就好。

不像現在的一些新茶,用的新品種(福雲六號)的臺地茶原料,內質單薄,這種原料連做花茶都勉強。

如果原料是好的,那麼,決定老茶耐泡度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就是等級和拼配。

等級高低和茶湯的耐泡度、厚薄關係較大。

一般而言高等級的六堡老茶湯容易厚,但不耐泡,而等級偏低的六堡老茶雖然耐泡,通常茶湯並不會厚到哪裏去。即便經多年陳化後粗老料的一些纖維素、半纖維素轉化成水溶性成分,厚度也難以達到高檔原料水準。

▲遠年703(左)、遠年701

拿我家熱銷的兩款老茶來說吧:

六堡茶之家·遠年703是一款高級別的純料茶,味濃湯厚,內含物質析出快,相應的耐泡度就差了點。

而另一款六堡茶之家·遠年701,是一款二級茶,級別不如遠年703高,帶茶梗,內含物析出慢,雖然耐泡度增加了,但滋味的濃厚度不如遠年703。

拼不拼配同樣事關耐泡度。

茶底單一則茶葉出湯順序較爲一致,就算厚度有也不會持久,一旦拼配茶底多樣,出湯順序不一,則能較長時間保持茶湯厚度,高檔料好出湯,低檔料不好出,高的出完,低的接上,以此類推,能較長時間內保持茶底不掉水。

▲1982雅韻(左)、1978典藏

比如說,六堡茶之家·1978典藏和六堡茶之家·1982雅韻。

1978典藏是一款經典的拼配茶,是桂青種原料與原種六堡原料拼配,這款茶的特點是層次豐富,每一泡的香氣滋味都有不同,整體感覺是偏清爽,此外就是耐泡度了,至15泡方出水味。

1982雅韻,則是一款高等級的純料茶,滋味在前段、中段表現得就十分出色,湯厚且味足,但不耐泡,第8泡滋味開始變淡,12泡出水味。

關於老茶的問題,大體就說這些,茶友們還有哪些六堡老茶的疑問,歡迎留言,哈!

爲了找到一杯好六堡茶,我們到底做了什麼?

六堡茶的價格究竟由什麼決定(附2019六堡茶價格表)

六堡茶的功效有哪些?六堡茶功效全面解讀。

歡迎關注【六堡茶之家】,瞭解更多六堡茶知識、業內乾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