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9日,第三屆中國白酒假冒僞劣刑事打擊交流論壇在仁懷茅臺鎮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公安機關、酒企代表300餘人圍繞“大數據背景下的酒類假冒僞劣刑事打擊”主題,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共同探索酒類假冒僞劣刑事打擊的新思路、新方法,而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古井、郎酒、捨得、勁酒、中糧、保樂力加、富邑等20餘家酒企還深入商討了互聯網+下的維權協作。而本着“深化執法協作,加大打擊力度,梳理法治權威,落成社會共治”和“搭建合作平臺,整合維權資源,保護行業聲譽,實現競合發展”兩大初衷,當天還達成了《中國酒類假冒僞劣刑事打擊交流論壇“茅臺共識”》。

一場交流論壇揭開酒類大數據打假維權神祕面紗,一份“茅臺共識”將酒業維權協作帶入了新階段。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打假及知產保護議題引起空前關注,先後有十餘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加大打假及知產保護力度建言獻策,認爲在提高法律對不法份子的震懾力度的同時,還需要執法機關、品牌權利人、平臺、消費者等社會多方共治,向社會推廣已經探索出來的打假新技術及社會共治新模式。

酒類假冒僞劣刑事案件歷來是打假案的重頭。那麼對酒行業而言,如何借力大數據,打造打假新利器,實現在互聯網+下的維權協作?

5月9日,第三屆中國白酒假冒僞劣刑事打擊交流論壇在仁懷茅臺鎮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公安機關、酒企代表300餘人圍繞“大數據背景下的酒類假冒僞劣刑事打擊”主題,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共同探索酒類假冒僞劣刑事打擊的新思路、新方法,而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古井、郎酒、捨得、勁酒、中糧、保樂力加、富邑等20餘家酒企還深入商討了互聯網+下的維權協作。

大數據打假怎麼打?

2018年製售假者生存空間遭到空前擠壓,各項假貨治理的數據指標首次呈現斷崖式下降。但是假貨治理“窪地效應”也日益凸顯:一些新興社交平臺成爲不法份子分享經驗的重要場所,假貨供應鏈全球化態勢給治理帶來了全新的挑戰,服務於製售假生態的灰黑產叢生,如假票據、假標牌、黑物流等,製售假犯罪的規避能力和隱蔽性也越來越高......

因此,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的假貨打擊格局,順應大數據時代潮流,形成技術驅動、能力共享、模式創新的數字經濟時代假貨治理體系刻不容緩。

那麼,如何不斷提升對各類假冒僞劣犯罪的主動防範打擊能力,推動是刑事打擊職能的轉型升級,逐步形成與大數據時代刑事保護使命相匹配的核心戰鬥力呢?

具體工作可從四個維度展開:

1、維度一:堅持嚴打犯罪。5年來,假冒酒類犯罪案件立案1.08萬起,佔全國各類假冒僞劣犯罪立案總數的8%。

2、維度二:開創數據導偵。在打擊理念上,突出數據思維,注重情報導偵,實現對製假售價犯罪活動超前檢測、主動出擊和有效防控;在作戰機制上,實施大兵團“集羣戰役”,合成圍剿和集約打擊;在偵查手段上,提升數據應用處理能力,探索運用雲計算、數學模型、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服務和引領偵查工作;在目標方向上,通過全領域數據彙集以及公安機關打擊後的數據疊加,開展大數據滾動研判,最終形成迭代循環打擊的常態化專項打擊聲勢。遵義設立的打擊假酒犯罪情報監測點、打擊假酒犯罪工作平臺,爲全國打擊假冒僞劣酒類犯罪提供強力的數據支撐。

3、維度三:探索數據融通。在數據導偵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以數據爲紐帶,由制度驅動升級爲數據驅動,利用數據融合提升協作效能。一個好消息,將會同中外權利人建設數據化協助機制,現已採集僅200家中外企業、54個門類、330餘個品牌商標的數據信息。

4、維度四:重塑專業隊伍。主要可採取的措施有:

(1)加大專業培訓,突出數據化實戰導向,提升一線數據分析處理能力;

(2)以戰帶訓,發揮基礎培訓作用;

(3)調整隊伍配置,增加數據分析人才配置比例,強化情報研判部門與行動部門合成作戰;

(4)挑選一線執法人員派駐阿里等互聯網公司開展聯合數據作戰,並鼓勵民警參與研發數據分析模型和工具,切實提升辦案民警的數據化實戰能力。

如何藉助互聯網+協作維權?

▲茅臺集團黨委委員、總法律顧問劉漢林

作爲主辦方代表,茅臺集團黨委委員、總法律顧問劉漢林在主論壇上詳細分析了假冒僞劣行爲存在的原因:一是緊俏產品存在市場需求;二是社會主體市場行爲有待規範;三是消費者法治意識不強;四是制度落地落細不夠;五是有的地方存在保護主義,致使一些犯罪鏈條長期存在。

對此,劉漢林認爲具有“手段多、力度狠、打擊深、效果好”四大特點的刑事打擊是整治假冒僞劣的最好手段:“在目前的假冒僞劣刑事打擊過程中,存在‘打擊難、查處難、舉證難、懲處難’的四難挑戰,酒類行業需要深化合作應對新挑戰。”他指出,社會相關方利用各自優勢廣泛深入參與打假維權,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要充分藉助大數據技術手段提升維權水平。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餘志豪

作爲互聯網領域保護知識產權、打擊假冒僞劣侵權的急先鋒,阿里集團在如何藉助互聯網+協作維權方面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鑑和學習的範本。

2017年阿里巴巴發起成立了全球首個24小時無時差打假共同體——阿里打假聯盟,以期聯動執法機關、品牌權利人、平臺共建打假共治系統,解決單方難解的假貨問題。阿里打假聯盟通過主動防控、鑑定合作、線下溯源打假以及公衆教育等合作項目,幫助品牌方實現假貨線上和線下一體化打擊。

在“打假共治系統”中,阿里一直堅持技術打假理念,每年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用於打假技術的研究和革新。2018年阿里在原有圖像識別、語義識別、抽檢模型、假貨甑別模型等打假技術的基礎上,又將語義情感分析、商家全景視圖、直播防控體系等新技術應用於知識產權保護,不斷提高假貨的識別、防控和打擊的技術能力,將可疑涉假商品拒之門外。

而阿里打假特戰隊還主動加強與執法機關的打假技術共建,啓動了類案模型打假技術合作基地建設,不斷提升警企間的技術協作水平,並依託執法機關、權利人、平臺共同的打假共治系統,不斷提高打假大數據技術的精準度和識別率。

整合維權資源,達成“茅臺共識”

會議前夕,與部分參與過打假維權執法的公安幹警和一線的酒企知識產權保護者交流時,快訊君就注意到,多家酒企與執法機構聯合行動打假的案件並不少見。究其緣由,其一是酒企沒有執法權;其二是查獲的案件鮮有隻涉及一個品牌的;其三是可讓查處和處罰流程更簡捷。如近幾年全國糖酒會上發現的製假售假線索,茅臺與五糧液都通力合作、積極配合,參與打擊,對製假窩點實施了有效打擊。

這一剛性需求,在執法機關、企業、政府從各個角度對酒類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真知灼見後,酒企們紛紛傳達了希望通過共建共享、協同作戰,推動建立酒類行業知識產權保護良好格局的意識,也開誠佈公地將各自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人力配置、機構設置、經費補貼規劃、政策和工作流程等內部的核心分享出來,並相繼就維權協作提出了各自的建議,還在議程之外,自發要求展開交流探討。而本着“深化執法協作,加大打擊力度,梳理法治權威,落成社會共治”和“搭建合作平臺,整合維權資源,保護行業聲譽,實現競合發展”兩大初衷,當天還達成了《中國酒類假冒僞劣刑事打擊交流論壇“茅臺共識”》。

快訊君特摘錄了幾條熱度比較高的建議,希望以此啓發出您對於酒企如何藉助互聯網、大數據實現維權協作的建議,並在下方留言。

1、加大與公檢法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在刑事打假上要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公安、行政、司法要信息互通、合力打擊;

2、加強包裝材料(商標標識)造假源頭打擊;

3、各酒企應積極聯手協作,共同維權,讓維權最大化;

4、互聯網企業應向酒企提供有效數據和支持;

5、深化經驗交流與辦案協作,共同打擊侵權案件;

6、打假業績的宣傳利弊;

7、建立情報動態互通共享機制;

8、推動立法,加大處罰裁判力度,讓知識產權長信戰略切實落地;

9、打假沒有邊界,假貨在哪裏,就打到哪裏,執法機關、品牌權利人、平臺甚至消費者都應該緊密聯動在一起,高效協同,共治打假、共保知識產權。

文 | 蕭蕭 編 | 彭英俊 製作 | 彭英俊

來源 | 糖酒快訊(ID:tjkx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