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想一个问题:教育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还是为了生存?如果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个世界的知识浩如烟海,学得完吗?如果仅仅为了生存,是不是可以跑开学习呢?

一段时间我的思想斗争都是挺激烈的,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个新闻,说是一个拾荒老人捡来的一个孩子,天生双腿残疾,仅靠自己的双手给自己的养父盖了新房。这种坚强,这种孝顺,或许是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无法比拟的。

学习于我们的价值

现在普遍的家长认为,只有高分好成绩才能是好的受教表现。5岁开始上幼儿园,6岁开始各种特长班,到了一年级开始就各种补习班。家长从来没问过孩子愿不愿意,心里都是一种想法:现在他还小不懂,等他长大了就自然而然懂了。

学习固然重要,我并不反对扫盲教育。如果愿意学,愿意做研究,就是不工作,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和支持。父母的教育硬性要求应当停留在初中毕业之前。到了高中,父母应当听从孩子内心的声音。不要把学习教育当作是唯一的生存教育。应当更多地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享受自己的人生。让他自己学习,实现他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父母本身认为的价值。

因材施教

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都爱学习,也不是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就不能学习其他的爱好。正如家长认为孩子应当有特长一样,小的时候会给他报钢琴班、吉他班、绘画班等,希望孩子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当孩子真正长大后上学后,有些家长却变了,把学习当作了唯一的出路,告诉孩子:一定要考高分,要上重点大学,这样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生活好。

确实是不错,好成绩,好大学,最后是能找到好工作,但是是否真的生活好呢?而且有很多孩子是不喜欢学习的,他们就喜欢音乐或者绘画,有的就喜欢运动等。让他们学习他就是学习不过其他同学,任凭自己付出再多的时间,也顶不上别人课堂的45分钟。但是他们却在自己喜欢的方面做好很好很极致。

高中阶段是分了有艺术班的,我觉得家长在高中时期,应该听从孩子内心的声音,让他自己选择自己人生的路。父母需要支持和理解,可以让孩子参考自己的想法,但不能阻止孩子内心的声音。

不否认教育很重要,尤其当前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体。但是也并不是说每个人必须把学习教育当作生存的唯一手段。知识需要传承所以来教育,因为传承知识所以有了工作和生活。但同样文化、技艺等非纯知识体也需要传承,在传承的同时也同样会有工作和生活。作为父母不要把教育看得太过狭隘,不要把教育+高分当成了唯一成长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