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獅舞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舞蹈,中國的壯族,苗族,滿族等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有類似舞蹈,獅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傳統藝術之一,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爲瑞獸,象徵着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着民衆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舞獅歷史久遠,在《漢書·禮樂志》中記載的“象人”便是舞獅的前身;唐宋詩文中多有對舞獅的生動描寫。現存舞獅分爲南獅、北獅兩大類,在海外華人聚居的地區,每年的春節或重大喜慶,他們也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

獅子體型威武,被譽爲百獸之王,而中國一般不受獅患所害,因此民間對獅子有了親切感,把它當成威勇與吉祥的象徵,並希望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魔趕邪,造成獅形以鎮壓或以示威武。

中國社會歷來以農爲本,配合節氣變更與農事生活、各種節日或迎神喜典應運而生,在這些節慶中,人們爲了所求生活平安詳寧,以神或瑞獸來驅鬼娛神演變下來,這種形式便漸漸具有娛樂民間的意義。隨着人們對獅子的喜愛,就不滿足於立門墩、屋檐、石欄、印章、年畫上靜止的獅子藝術形象,他們要讓獅子活起來,於是他們便創造了模擬獅子行爲的舞蹈,再加以改進和發展成爲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