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之聲】西湖區校園食品安全上好“緊箍咒”,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區縣之聲】西湖區校園食品安全上好“緊箍咒”,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由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印發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在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社會熱議的當下,這一《規定》具有相當強的針對性。

西湖中小幼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怎樣?一起到九蓮幼兒園和留下小學看看。

【區縣之聲】西湖區校園食品安全上好“緊箍咒”,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特色化實施校園“陪餐體驗制度”

走進九蓮幼兒園,可以瞭解到在九蓮幼兒園“陪餐制度”已實行了多年。中午開餐,這天是副園長朱老師與日蓮一班孩子們一起午餐,孩子的午餐是紅豆飯、醬香排骨、油燜西葫蘆、番茄蛋湯、醋大蒜,還有餐後水果奶油棗。

【區縣之聲】西湖區校園食品安全上好“緊箍咒”,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直以來,我們幼兒園都會堅持實行每天一位行政領導陪餐的制度。”班級呂老師介紹,“要求陪餐人詳細記錄日期,飯菜的品種名稱,同時還要對飯菜的口味、質量、孩子的反饋意見等進行記錄,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整改情況。”

陪餐不僅僅是陪孩子喫飯,當天陪餐的行政老師還會從一早的驗菜開始,跟進食堂工作流程、嚴把質量關,衛生關。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保健醫生通過定製食譜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和喜好,注重食物的色彩搭配、軟硬口感等。

幼兒園自發實行陪餐制度,不僅讓家長放心,也讓幼兒的校園飲食更健康、更安全。而在留下小學,學校以活動形式,讓學生們提早體驗了一把“陪餐制”。

【區縣之聲】西湖區校園食品安全上好“緊箍咒”,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留下小學面向二年級學生開展了“筍芽兒爭章活動”,活動的獎品十分“特殊”:A等是“與校長共進午餐券”“電影券”,B等是“筍芽兒監督崗體驗券”“特別課程體驗券”,C等是“餵魚券”“餵羊券”。

根據新出臺的規定,自4月1日起,留下小學建立起校長陪餐制度,實現了原有的彈性活動到制度落實的轉變。據悉,該校將實行一週2次的校園陪餐制度,並記錄學生用餐情況、建議等內容,學校營養師也會根據學生的建議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制度化落實食品監督“管理機制”

孩子在學校喫的午餐喫什麼、能否喫飽、營養夠不夠、味道好不好,這一頓飯最牽動家長的心。學生衆口難調,如何讓他們既要喫得安全、放心,不少學校也推出了“管理機制”。

在九蓮幼兒園,大家可以看到,爲了確保校園食品安全,學校將每日食材的驗收單、食譜、午餐照片等陳列在食堂的櫥窗外,接受家長和學生的監督。

【區縣之聲】西湖區校園食品安全上好“緊箍咒”,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針對幼兒營養健康需求,該幼兒園每週公佈幼兒餐帶量食譜和營養素供給量,確保每個月菜品不重複,盡力做到營養健康與可口美味。同時,針對感冒、過敏等特殊需求的孩子還增設特殊餐。

另外,幼兒園成立了膳管會,由園領導、教師代表、家長代表、保健醫生等人員組成,針對下一個月幼兒食譜的制定及搭配,每月定期召開會議。並對家長提出的幼兒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及時進行研究反饋。

【區縣之聲】西湖區校園食品安全上好“緊箍咒”,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在留下小學,從早上食品進貨開始監管,包括後廚的環境衛生、規範操作都是當天的檢查內容,例如重點自查是否建立穩定、合規的食品及原料採購渠道,安全是否可追溯等。

同時,學校會提前一週將食譜公示,讓學生和家長及時瞭解到飲食安排,盡力做到一個月菜品不重複。

亮點化推出食品安全“特色課程”

據九蓮幼兒園朱老師介紹,幼兒園推出“幸福特派員”活動,至今已有3年。每月邀請3至4名家長,在任意一個工作日到園裏來“督餐”。家長可以在食堂管理員的陪同下實地查看食堂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參與食堂驗菜環節,檢驗食品質量。

2017年10月,留下小學推出“食品營養與安全知識進課堂”,根據每個年齡層的學生設置了與衆不同的課程。

【區縣之聲】西湖區校園食品安全上好“緊箍咒”,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除此以外,留下小學還開展“魅力家長進課堂活動周”,專門成立“魅力家長講師團”。提高學生食品安全知識的同時,也讓各行業家長在活動中得到充分展示和發揮。

【區縣之聲】西湖區校園食品安全上好“緊箍咒”,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