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与大家分析的案例是一则家庭案例,妈妈说她们夫妻经常吵架,因为婚后先生不让她参加工作,让她专注带孩子,妈妈曾是单位骨干,无法忍受每天重复的家庭主妇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妻子脾气变得暴躁,而子女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甚至开始自卑胆小,妈妈一方面要面对夫妻关系的压力,一方面是子女教育问题,变得更加抑郁焦躁,进而恶性循环。

这个宝宝的年龄是快5岁了,妈妈担心宝宝未来是否会性格变得内心敏感,来找到阳阳老师咨询。

从子女角度来说,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会变得自卑,原因是什么?

子女目前面对了一个很艰难的家庭环境,他之所以自卑敏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没有感受到安全感,争吵让宝贝感觉害怕,这是因为他年龄小,他们需要大人的保护,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供他生长,所以他们对外界环境是否安全很敏感,不像成人,可以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变化,甚至可以有力量改变环境,实在受不了可以选择离开,而儿童不行,儿童不得不依赖于这种环境成长,所以外界任何变化都会引发儿童的不安,儿童对外界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成年人,同样一些成年人如果儿童期生长在不安全的环境中,他们对爱的渴求,对安全的需求也同样胜于他人。他们也一样会表现出对他人语言,对周围环境变化的过度解读,他们会经常忧虑于别人说了什么,周围人是什么情绪,说话时紧张害羞,生怕得罪了别人导致别人不理她。这样的成年人因为把精力过度放在了别人的身上,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导致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诸多的障碍,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工作或生活中的事情的解决,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关注他人与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中。他们通常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害怕批评,甚至不能准确解读他人行为的动机,造成无法与正常人交流沟通。

一般来说,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三个阶段,第一感知变化,第二理解与分析变化的原因;第三根据分析出来的原因采取行为。安全感不足的人感知能力很强,但是解读能力很差。

比如一个男士工作很忙,忽视了女友的关注。这时候女友感知了这种变化,第二步就解读这种变化的原因,如果女友安全感不足,那么她的解读就是男友一定不爱她了。安全感不足的人不能客观分析原因,而是靠感受直接来判断,导致认知与观点的偏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安全感不足的人内心深处会有深深的恐惧感,害怕他人的抛弃,当遇到事情,立即进入恐惧情绪中,在恐惧的主导下不能理性分析问题,并且将原因归结为别人不爱我了。如果女友安全感很好,那么她的解读是,最近男友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是他内在的原因还是外界工作的原因?然后进行观察与分析,并积极与男友沟通,得知了正确的原因。第三步就是行为,因为解读的不同,行为自然不同,安全感不足的女友为了重获关注,于是她会闹、会不停地通过骚扰的方式来确认对方是否依然爱自己,甚至会采用刺探手段。导致男友心力交瘁,进而关系更恶化,而安全感好的女友则通过积极的行为改善,比如帮助男友的工作,协调男友与家人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安全感好的人会能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安全感不好的,则在qingxu的支配下无法用头脑准确分析问题的原因,进而越做越错。

我再举例说明安全感不足儿童的思想与行为过程。比如妈妈生了二宝,大宝敏锐的感觉到了妈妈不像以前那样关心她了,但是大宝的解读是因为二宝出现,妈妈不爱我了。然后大宝为了重获妈妈的关爱,于是采用的行为是哭闹,甚至也要弟妹一样吃奶,重获妈妈的关注。

我刚分析了原因,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解决这个他的问题。首先从子女角度,解决了这个问题,父母甚至不用给予干预。

第一、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教会他面对恐惧。

根据情绪管理的原则: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

面对父母的争吵,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与压力感,如果这种情绪不解决,会在成人后影响他与其他人关系的建立。

当面对恐惧时,可以动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在害怕情绪的课程里,我们教宝贝克服恐惧时,可以想像自己是个大英雄,比如自己是钢铁侠,孙悟空。我们让他通过想像,把自己的内心的恐惧赶跑,因为越有能力的人,恐惧感越小,想像成自己是英雄,就会增加儿童内在的力量感。

第二、教会如何理解与接纳父母的争吵与冲突

家庭管理的课程有一节课,这节课让孩子做了一个心有千千结的游戏,告诉孩子:家庭成员有摩擦,就像双手会交叉,是很正常的事情,家庭矛盾每个家庭都会有。通过这节课,了解家庭矛盾,并不是什么羞愧见不得人的事情,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与面对的事情。

当了解了矛盾的合理性,就会不再那么恐惧,也不会自卑自己的家庭为什么会是这样与众不同,因为他知道这是正常的事情。

第三、教会他解决家庭矛盾

在3-6岁最后一个模块有一节冲突课程,告诉他冲突有三个原因,包括意见不一致、抢东西、意外发生的事件。是意见不一致导致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双赢。也就是爸爸赢、妈妈也赢。发生冲突后,第一步是冷静、第二步谈判、第三步是采用双赢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后期妈妈反馈说这个办法很好,有一次爸妈又要吵架,孩子大声说:你们发生冲突了,现在要分开冷静一下,一会去谈判。妈妈很震惊。后来在宝贝的协调下,夫妻用沟通的方式,解决了那次冲突,双方各退一步,矛盾解决后,宝贝特别高兴。妈妈说宝贝一整天都很兴奋。

第四、学会“爱自己”教会宝贝乐观地面对不幸运的环境

教孩子一节课“接受还是改变”先给孩子讲了灰姑娘的故事,问他:灰姑娘没有父母的爱、没有姐姐的爱,可是最后成为了皇后,为什么呢?宝贝说:因为她很爱自己。训练师说:是的,她很爱自己,也许我们没有父母的爱,没有周围人的喜欢,可以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更爱自己。那什么是爱自己呢,爱自己不是懒惰、也不是恨别人,而是环境越不好,越要努力。

经过这四节课的学习,努力让宝贝自身具备了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解决了内在问题,就解决了问题的80%,因为一个内在强大的人,无论环境如何,都会奋发向上。

家长们可以根据上文的教育办法,回家教授宝宝如何面对,解决他的看法是第一步,目前大部分的育儿文章还是从父母不要吵架这一点出发来讲解,让父母不吵架是正确的,可是我们任何家庭都难以避免矛盾,让他学会应对矛盾要比让家庭没有问题更重要。

针对父母的问题,我教他们以下几点:

第一、夫妻学会彼此的了解与接纳

这对夫妻的冲突来源于观念的不和,作为情商训练师,我们并不是心理咨询师,更不是夫妻关系顾问,我们不能指出谁的对错,我们只能帮助夫妻两人学会了解对方、接纳他们不同的生长环境。夫妻对对方了解的越多,就越能接纳,后来我得知先生出来的地方重男轻女很严重,小时候先生就被教育女人的职能是育儿,所以他无法理解妻子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但妻子讲了自己的童年被教育的经历,妻子是独女,被父母像男生一样教育,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被父母同样寄予事业发展的厚望时,先生突然明白为什么妻子在家里会如何焦虑,为何对教育宝贝如此不耐烦。

第二、夫妻学会用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7-12岁的课程里,有沟通能力的关键技巧,包括沟通前明确目的,沟通中五项注意(态度要好,语言要准确、注意对方反应、倾听、双向沟通)我指出他们的问题在于qingxu不好,态度更差。致使沟通无效。所以我又教会他们如何管理情绪。

第三、夫妻要学会情绪管理

夫妻冲突:因为沟通时情绪激烈,所以通常不会有好的沟通结果,那么我告诉他们下一次如果再有冲突,听孩子的话,分开冷静,直到情绪过去为止。

母子冲突:如果下一次妈妈冲宝贝发火,有情绪时,妈妈要用情绪交通灯的方法,红灯停止情绪,黄灯想想发生了什么事,绿灯再行动。并教给妈妈,有情绪时,要先去同理他的想法,关注他的情绪。

例如妈妈又有一次冲宝贝发火时,妈妈无奈求助训练师,训练师现场用微信视频解决他们的冲突,当时妈妈被指导后对宝贝说:“妈妈看到你被批评所以很难受是吗?是不是我说话重了伤害了你,”宝宝听完哇一声哭了出来,抱住了妈妈。这一次妈妈没有指责,而是用到了同理心,

第四、不要有补偿心理,对孩子纵容

这个妈妈因为家庭关系不好,一直深深感觉对不起孩子,于是乎采用了很多对孩子放纵的行为,比如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导致孩子行为进一步恶化,出现了自信不足的加剧。

一个没有边界感的孩子很难自信起来。所以我们要求这个妈妈,重新对孩子树立规则感,温柔而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有一次想买玩具,妈妈是这样表达的:

“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是吗?这个玩具的确很漂亮。”(同理情绪,用温柔的方式表达)

“可是家里面这个月买了足够多的玩具,这个月的额度买完了。”(讲明规矩)

“你看我们可以做些别的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看书或是游乐场去玩。”(给予选择)

“你自己把玩具放回去吧,我知道你是个能管理住自己的”(正面的标签)

至此,这个案例分析完毕,总结来说教育宝贝,他能面对所有的有利与不利的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核心,所以内因更重要,下一次家长遇到问题时,可以思考宝贝应该如何面对这件事,而不只有改变外界环境这一条出路。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类似的现象呢?夫妻之间是否经常吵架呢?欢迎转载,点赞,互动,留下你的评论,我会一 一做回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