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角逐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各银行对技术赋能业务发展的要求也步步提升。日前,建设银行在深圳发布了一份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生物识别及其他六大类、总计21项的金融科技项目需求。

这份需求清单,反映出银行业对金融科技的甘之如饴。而在定位和资本实力等方面千差万别,让各家银行使出了不同的策略去“攻城拔寨”。“弯道超车”也好,“厚积薄发”也罢,想要做好当下业务的“瓷器活”,不能没有金融科技的“金钢钻”。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合作共赢,深谙其道的银行业将继续各显神通。

“胃口”大增:科技需求五花八门

从金融场景应用到大数据营销,再到风险管理,建行所提出的金融科技需求涵盖了诸多领域。在人工智能方面,将通过运用“AI+大数据”,以机器人代替人工坐席与客户进行交互。同时,利用视频客服打造信用卡业务全线上化系统,实现线上面谈及双录,达到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效融合,还可通过预设问题库、微表情分析等手段筛选问题客户,降低恶意欺诈风险。

在信息获取方面,建行表示,目前从银行单一层面推动地方税务机关共享个人税务信息难度较大,希望央行牵头推动税务机构通过专线、网络接口等方式,实现与银行的税务信息共享和网络端口实时查询校验。而在各行开发相对薄弱的区块链领域,建行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发展区块链证实书,从源头上控制单位定期存款存在的各类风险。

建行还提出婚姻登记信息对接、出国留学平台、汽车无感出行三项场景需求。以最后一项需求为例,建行表示,要打造无感出行汽车生态圈,满足汽车用户全方位的一站式用车需求,建立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汽车生态圈。在物联网领域,通过“车牌识别”技术,搭建包括停车、洗车、加油、充电、高速通行、车检、交通罚款等在内的一系列无感交易物联网场景,并依此作为平台引入包括保险、分期、贷款、旅行等在内的金融及第三方服务。

中小银行的金融科技需求也值得关注。4月发布的《2018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出股分制银行、城商行等机构在该领域的几大需求。在产品创新上,围绕“金融+场景”,拓展线上支付渠道,半数以上中小银行对日常生活、信息通讯、交通旅游和文化娱乐等支付场景均有涉及。

在渠道拓展上,注重线上线下渠道双管齐下,银行类手机APP大幅增加,其中仍以股份制银行APP的用户活跃度最高,城商行与农商行旗鼓相当。智能客服应用上,注重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在智能语音质检、智能语音导航、实体智能机器人、在线客服机器人和智能外呼系统等领域有所应用,助推智能客服体系从理解反馈用户问题向主动挖掘客户需求转变。大数据风控的实践主要基于大数据征信与金融信息可视化两大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提升风险计量准确性,优化风控流程全环节。

“牙口”变好:合作逐渐深化

要发展好金融科技,除了建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进行自主研发以外,合作也十分重要。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在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来自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非对称性竞争是当前银行业布局该领域的棘手挑战。

相比而言,目前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组织灵活性、场景深入度及底层技术开发等方面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合则共赢,分则俱损”,当前,加深合作成为主流选择。特别是在4月,合作消息频频传出,合作领域也更为多元化。

4月2日,腾讯云与甘肃银行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后续双方将以智慧信贷场景切入,共同推动该行打造智慧银行,加速业务创新速度。

4月3日,建行与腾讯签署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创新技术研究、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创新产品孵化,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并依托建行大学华南学院“创业者港湾”和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及生态资源,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交流分享平台。“本次合作将聚焦客户视角,促进科技与业务、场景与平台、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发挥金融科技原动力,扩展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实现银行与客户协同发展。” 建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4月8日,广发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乐信达成合作,以“分期乐”商城为核心载体,探索用智能化的方式,直接为“分期乐”用户提供信用消费的资金支持。未来,双方将在个人小额信用消费、账户体系搭建、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持续为新消费人群提供业内智慧金融服务。

面向未来:布局精益求精

近期召开的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提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给了银行机构加速金融科技发展的良机。

不止大型银行,当前有利于中小银行布局该领域的因素也普遍具备。《报告》表示,一方面,针对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中存在的痛点问题,近年来也呈现一“升”一“降”的趋势。整体上市融资速度上升,中小银行相继上市,有助于补充资本金,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实现更多科研投入。另一方面,随着相关技术应用成熟度提升,应用成本进一步降低,在未来,更多的金融科技将逐渐“步下神坛”,参与到中小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中,为其发展添砖加瓦。

在这样的背景下,“胃口”见长、“牙口”见好的银行业将更加精益求精。对大中型银行而言,探索金融科技子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十分关键。目前,已有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5家银行拥有子公司。同时,虽然都已明确把金融科技提升到战略高度,但未来如何与同业形成差异,也是这些银行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

而对于规模稍小的银行而言,《报告》认为,他们要在操作上双管齐下,着力突破在资金和人才上受到的限制。抓住整体上市融资增速的机遇,有效补充资本金,并从“合作”和“引入”两个角度着手,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的跨界合作,在核心领域上布局人才培养方案。此外,也要注意差异化发展,从众多细化的发展方向中抓住主要矛盾切入,避免在初始阶段求大求全。最后,在生态建设方面,抱团发声或可改善现阶段与优质对象合作难度较高的困境。

作者:陆宇航

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