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角逐日趨白熱化的當下,各銀行對技術賦能業務發展的要求也步步提升。日前,建設銀行在深圳發佈了一份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生物識別及其他六大類、總計21項的金融科技項目需求。

這份需求清單,反映出銀行業對金融科技的甘之如飴。而在定位和資本實力等方面千差萬別,讓各家銀行使出了不同的策略去“攻城拔寨”。“彎道超車”也好,“厚積薄發”也罷,想要做好當下業務的“瓷器活”,不能沒有金融科技的“金鋼鑽”。無論是自主研發還是合作共贏,深諳其道的銀行業將繼續各顯神通。

“胃口”大增:科技需求五花八門

從金融場景應用到大數據營銷,再到風險管理,建行所提出的金融科技需求涵蓋了諸多領域。在人工智能方面,將通過運用“AI+大數據”,以機器人代替人工坐席與客戶進行交互。同時,利用視頻客服打造信用卡業務全線上化系統,實現線上面談及雙錄,達到線上線下服務的有效融合,還可通過預設問題庫、微表情分析等手段篩選問題客戶,降低惡意欺詐風險。

在信息獲取方面,建行表示,目前從銀行單一層面推動地方稅務機關共享個人稅務信息難度較大,希望央行牽頭推動稅務機構通過專線、網絡接口等方式,實現與銀行的稅務信息共享和網絡端口實時查詢校驗。而在各行開發相對薄弱的區塊鏈領域,建行希望藉助區塊鏈技術發展區塊鏈證實書,從源頭上控制單位定期存款存在的各類風險。

建行還提出婚姻登記信息對接、出國留學平臺、汽車無感出行三項場景需求。以最後一項需求爲例,建行表示,要打造無感出行汽車生態圈,滿足汽車用戶全方位的一站式用車需求,建立以數據和技術爲核心的智能汽車生態圈。在物聯網領域,通過“車牌識別”技術,搭建包括停車、洗車、加油、充電、高速通行、車檢、交通罰款等在內的一系列無感交易物聯網場景,並依此作爲平臺引入包括保險、分期、貸款、旅行等在內的金融及第三方服務。

中小銀行的金融科技需求也值得關注。4月發佈的《2018中小銀行金融科技創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總結出股分制銀行、城商行等機構在該領域的幾大需求。在產品創新上,圍繞“金融+場景”,拓展線上支付渠道,半數以上中小銀行對日常生活、信息通訊、交通旅遊和文化娛樂等支付場景均有涉及。

在渠道拓展上,注重線上線下渠道雙管齊下,銀行類手機APP大幅增加,其中仍以股份制銀行APP的用戶活躍度最高,城商行與農商行旗鼓相當。智能客服應用上,注重引入人工智能技術,主要在智能語音質檢、智能語音導航、實體智能機器人、在線客服機器人和智能外呼系統等領域有所應用,助推智能客服體系從理解反饋用戶問題向主動挖掘客戶需求轉變。大數據風控的實踐主要基於大數據徵信與金融信息可視化兩大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提升風險計量準確性,優化風控流程全環節。

“牙口”變好:合作逐漸深化

要發展好金融科技,除了建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進行自主研發以外,合作也十分重要。建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在年報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來自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非對稱性競爭是當前銀行業佈局該領域的棘手挑戰。

相比而言,目前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組織靈活性、場景深入度及底層技術開發等方面與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合則共贏,分則俱損”,當前,加深合作成爲主流選擇。特別是在4月,合作消息頻頻傳出,合作領域也更爲多元化。

4月2日,騰訊雲與甘肅銀行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後續雙方將以智慧信貸場景切入,共同推動該行打造智慧銀行,加速業務創新速度。

4月3日,建行與騰訊簽署金融科技聯合創新實驗室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建金融科技創新平臺,開展創新技術研究、金融服務模式優化、創新產品孵化,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科技創新,並依託建行大學華南學院“創業者港灣”和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及生態資源,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交流分享平臺。“本次合作將聚焦客戶視角,促進科技與業務、場景與平臺、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發揮金融科技原動力,擴展金融服務覆蓋範圍,實現銀行與客戶協同發展。” 建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4月8日,廣發銀行與金融科技企業樂信達成合作,以“分期樂”商城爲核心載體,探索用智能化的方式,直接爲“分期樂”用戶提供信用消費的資金支持。未來,雙方將在個人小額信用消費、賬戶體系搭建、金融科技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持續爲新消費人羣提供業內智慧金融服務。

面向未來:佈局精益求精

近期召開的央行金融科技委員會2019年第一次會議提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爲金融業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給了銀行機構加速金融科技發展的良機。

不止大型銀行,當前有利於中小銀行佈局該領域的因素也普遍具備。《報告》表示,一方面,針對中小銀行發展金融科技中存在的痛點問題,近年來也呈現一“升”一“降”的趨勢。整體上市融資速度上升,中小銀行相繼上市,有助於補充資本金,提高風險應對能力,實現更多科研投入。另一方面,隨着相關技術應用成熟度提升,應用成本進一步降低,在未來,更多的金融科技將逐漸“步下神壇”,參與到中小銀行的金融創新活動中,爲其發展添磚加瓦。

在這樣的背景下,“胃口”見長、“牙口”見好的銀行業將更加精益求精。對大中型銀行而言,探索金融科技子公司下一步的發展十分關鍵。目前,已有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和民生銀行5家銀行擁有子公司。同時,雖然都已明確把金融科技提升到戰略高度,但未來如何與同業形成差異,也是這些銀行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所在。

而對於規模稍小的銀行而言,《報告》認爲,他們要在操作上雙管齊下,着力突破在資金和人才上受到的限制。抓住整體上市融資增速的機遇,有效補充資本金,並從“合作”和“引入”兩個角度着手,開展專業技術人才的跨界合作,在覈心領域上佈局人才培養方案。此外,也要注意差異化發展,從衆多細化的發展方向中抓住主要矛盾切入,避免在初始階段求大求全。最後,在生態建設方面,抱團發聲或可改善現階段與優質對象合作難度較高的困境。

作者:陸宇航

來源:金融時報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微信公衆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