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中华文化孕育的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四川地区,以麻、辣、鲜、香为特色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

在成都外西三洞桥畔,有一家依河而设、竹篱茅舍的草堂酒家,这里小桥流水、竹林茅舍、柳绿桃红,景色分外引人入胜。它便是老字号带江草堂。带江草堂原名三江草堂,由四川郸县人邹瑞麟创办,于民国26年开设于成都三洞桥头,1936年开业,以杜甫“每日江头尽醉归”的诗意定名。

抗日战争时期,城里人跑防空警报,这里便成了避难的客居之地,一时热闹至极。店铺开在桥头,桥下河水流至浣花溪,河中盛产仔鲶鱼,邹瑞麟就地取材,开始烹制鲶鱼出售,即“大蒜软烧鲢鱼”。这是后来被授予“川菜大师”称号的邹瑞麟于1938年在成都西郊三洞桥饭店创造的著名鱼肴。

在经常来的顾客中,有一位名叫陈践石的雅士看到这里的美妙景色,于是便借用杜甫诗句中的“每日江头带醉归”之意,摘取“带江”二字赠与邹瑞麟,于是改名为“带江草堂”。从此,“带江草堂”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不解之缘。1938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到成都筹备抗日美术展览,成都文化名人、藏书家严谷孙先生在“带江草堂”宴请张大千。以美食家著称的张大千对邹瑞麟的绝活儿“大蒜烧鲢鱼”赞不绝口。从此“带江草堂”更加名扬巴蜀。

说起带江草堂的特色菜肴时,首先登场一定是摘得桂冠的“软烧大蒜鲢鱼”。鲶鱼肉质嫩鲜滑,味咸鲜、微辣、略带甜酸,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就一直被食客誉为川中名菜。

1959年,郭沫若先生在成都期间专程到带江草堂,品尝大蒜烧鲢鱼,赞不绝口。席间,邹瑞麟专门制作一道鱼肴请郭老品尝,并请郭老为其取名。郭老见盘中鱼游清水,配料如鲜花漂浮水面,连声叫好,欣然为之取名"浣花鱼"。餐后品茗时,郭老诗兴大发,为带江草堂留诗一首:三洞桥边春水深,带江草堂万花明。烹鱼斟满延龄酒,共祝东风万里程。

不仅如此,带江草堂的渔溪鲢鱼、金沙肉蟹、八珍炖甲鱼、荪茸开边虾、浣花鱼、泡椒划水、碧玉乌鱼丝、太白酱肉、贵妃蛋等特色菜肴,已编入中、日合编的《中国名菜集锦·四川》一书。1992年,该店烹制的菜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成都名小吃”称号,1995年,“带江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