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赤裸裸的剖开原生家庭的伤害,控诉了不负责任的父母,引得无数观众共鸣。

最近,在电影《何以为家》的片头,12岁的男孩扎因直接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扎因,你要起诉谁?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

——罪名是什么?

——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或许你会觉得这孩子大逆不道,会奇怪为什么“生下孩子”会成为一项罪名。

但当你看完这部电影后,你就会理解他,支持他,也会明白不是生下孩子的人都有资格做父母。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

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扎因出生在黎巴嫩一个贫困的底层家庭。

作为家中的长子,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送煤气、搬水、送货、在路边卖简易饮料......

休息的间隙,还要去药店骗处方药,给制毒的父母打下手。

父母没有工作,对他唯一的管教就是说“滚“,以及拳打脚踢。

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出口成脏,各种生存技能运用的比大人还要熟练。

其他的弟妹,大一点的照顾小一点的,再小一点的婴儿,脚上锁着脚链,坐在脏兮兮的地板上,哭哑了嗓子也没人管。

尽管如此,扎因的父母依旧不知疲倦的造人,甚至让孩子们在造人声中入睡。

这种习以为常的煎熬生活,被扎因妹妹萨哈初潮的到来打破。

他偷偷为妹妹洗内裤,手忙脚乱的教妹妹隐瞒初潮的事实。

因为他明白,妹妹一旦长大,就会被嫁出去换取彩礼,缓解生活的压力。

可是,事情还是被父母知道了,他想阻止换来的是一顿毒打。

萨哈被父母“嫁”给了房东,以换取低廉的房租。

几个月后,萨哈因为孕期大出血死了。

一个不到12岁的孩子,被出嫁,被强暴,被迫怀孕,最后悲惨的死在冰冷的夜里。

妹妹的死成为点燃扎因内心炸药的火苗,他拿起了刀,发疯一般跑向房东家......

母亲来探监,告诉他:“我又怀孕了,如果是个女孩,我会取名叫萨哈,上帝把你的妹妹还给你了。”

想到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命运,忍无可忍的扎因把父母告上法庭,因此出现了片头的那一幕。

生而不养

是最大的恶

在扎因的家庭里,父母生下孩子都是有目的的,他们都是工具。

男孩要出去打工,赚钱养家,女孩要被“嫁”给大很多岁的老男人,换取彩礼。

本该是被呵护被疼爱的年纪,却早早的背上了生活沉重的枷锁。

生而不养,不仅存在于电影,更是血淋淋的现实。

还记得那个走红网络的“杀鱼弟”吗?

2010年底一段视频从从西祠胡同传出后,爆红整个网络。

视频中的小男孩手持菜刀,先用刀背把鱼敲晕,再开膛破肚,整理装袋,卖出收钱,一系列的动作比成年人还要娴熟利落。

稚嫩的小身板、倔强犀利的眼神,以及熟练的杀鱼动作,引起了很多有过艰辛童年网友的共鸣,纷纷点赞,并送上绰号“杀鱼弟”。

他从6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在摊位上杀鱼,有了名气以后,父亲干脆把店名改为“杀鱼弟水产”。

有好心人资助杀鱼弟上学,但父亲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回来杀鱼,杀鱼弟继续沦为父亲赚钱的工具。

去年8月,杀鱼弟和父母发生争执,服下百草枯,虽然被救了下来,但是相信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

杀鱼弟悲惨的一生,似乎已经被父亲注定。

生而不养,不如不生,把孩子当做附属品的父母根本没有资格被称为父母。

如果孩子有选择父母的权利,有多少孩子会拒绝出生,有多少孩子会重新选择父母?

生而不教

是最大的悲

在电影里,扎因的父母除了给予他生命之外,从来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他们当着扎因的面制毒,丝毫不避讳;

他们不让孩子上学,即便上学“有吃喝和东西拿”;

他们从未给过扎因一个吻、一个拥抱,有的只是拳头和辱骂......

扎因故意伤人被判入狱,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一味的推卸责任:

我也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有什么错?

如果有可能有条件,我也会比你们过得更好。

口口声声不是我的错,那是谁的错?

是生活吗?是社会吗?它们逼你生孩子了吗?

反观电影里那个收留扎因的女工,她也很穷,却让扎因体会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

没有责任感的父母就算是有好的条件,培养出来的孩子又能好到哪里去?

去年12月,一起杀母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2岁的小学生吴某,因为抽烟被母亲发现遭到痛打,吴某不服,持刀连砍母亲20多刀。

事发后,吴某被警察抓捕,指认现场时毫无悔意。

一句“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好像一切理所应当。

而他的家人,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还替他开脱:“孩子太小,不懂事”,反而更关心孩子以后的上学问题。

吴某的父亲向社会大倒苦水,请求好心人经济援助、让政府接管儿子。

这看起来根本不像一个刚失去妻子、失去儿媳的家庭,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看不出有任何悲伤的感觉。他们对生命逝去漠然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吴某会持刀弑母。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用通过考试,就觉得毛骨悚然”。

生而不教,为什么要生呢?

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会生、能生吗?

生下他,却不好好教育他,这样不负责任的生育,是一场又一场悲剧的源头。

即使孩子运气好,尽力攀到了光明的地方,也会像《都挺好》的苏明玉一样,用一生来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

无力抚养孩子的人

别再生了

在影片的最后,扎因对全天下的父母说:“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这并不是在宣扬“穷人不配生孩子”的论调,而是强调生下孩子就要对他负责。

物质上的贫穷是一时的,只要你肯努力,一定能够改变,可怕的是没有责任心。

假如你从来都没想过要担起照顾、养育一个孩子的责任,或是把孩子当做你的附属品,随意支配,亦或是觉得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足够了,那么我奉劝你,还不如选择不要让孩子降临在世界上。

并不是所有生下孩子的人,都配做父母。

把孩子生下来只是生理层面的,满足的是父母的生育权,真正去养育、去教导孩子长大成人,才是对孩子的负责。

伊能静曾经深夜发微博,提醒女性在三种情况下一定不要生孩子:

如果你照顾不好孩子,不要生!

对生育有任何一点疑虑,不要生!

如果男人对怎么养孩子没有规划,不要生!否则孩子会沦为你和男人不幸福婚姻的牺牲品。

言论一出,立即被众多网友攻击,其实现在想来,她说的不无道理。

如果不能陪伴孩子,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不能好好的教育孩子,那么不生,是最起码的自觉。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愿他们都能被温柔以待。

○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