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部長,看中間”,“後面”,“看這裏”……面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現場上百家媒體的鏡頭,科技部部長萬鋼笑盈盈地揮手,儘量滿足需求。

在隨後的提問環節,萬鋼也是有問必答,知無不言,真誠坦率。

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引領世界潮流,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蓬勃發展……在這一主題爲“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記者會上,萬鋼用幾分鐘時間彙報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成績。

改革、雙創、科技惠民……在更多時間裏,他聊體會,談思考,講故事,輕快、生動地回應着媒體關切和公衆期待。

科技人員是科技體制改革的主力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改革到了“啃硬骨頭”階段,接下來還有哪些舉措,成爲媒體關注的焦點。

萬鋼表示,過去幾年我國科研管理計劃體系和經費領域實施了大幅度改革,相繼出臺一系列文件。科研人員對這些文件都很贊同,但實施過程中,多多少少有些障礙,還需進一步落實。

在激勵和評價機制方面,萬鋼說,激勵政策主要以成果轉化爲着力點,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的實施卓有成效。

但他坦言,這些政策雖然激勵了科研人員,也帶來一些新問題。例如,如何提供更好更專業的中介服務、行業政策不協調不配套等問題,均需要進一步解決。

“在激勵方面,還會出更多政策。”萬鋼透露,包括稅收優惠政策,高校科研院所兼職的制度規範,探索統籌協調科研人員的基本收入穩定增長、績效收入合理增長及成果轉化合理激勵之間的關係等。

談到科研人員最關心的科技評價體系,萬鋼直言:“有些評價制度確實不合適,比如要求醫生必須寫論文,這就不太適合新時代的發展。”他說,此前發佈的《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就旨在解決這一問題。

“兩會期間我的同事們也都沒歇着。”萬鋼轉頭看看一同出席發佈會的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創新發展司司長許倞,接着說,“相繼完成了加強科研誠信建設,以及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文件,還有成果轉化收益的稅後優惠政策,這些都會在不久後公佈。”

萬鋼表示,這些措施將進一步給科研經費鬆綁,破除繁文縟節,但這是一個長期工作,需要持續進行科技體制改革。

科技人員是科技體制改革的主力軍。“這些年來,我更多感受到的是科技人員胸懷大志的報國情懷。”萬鋼感慨。

他提到了李保國、黃大年、南仁東。“我們要特別珍惜科學家精神,珍惜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珍惜青年人才的創新積極性,既要有物質的激勵,更多的還要在精神上滿足他們爲國奮鬥的需求,爲他們的創新成就、艱苦奮鬥,和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鼓與呼,使他們的工作更加順暢。”萬鋼動情地說。

打造“雙創”升級版要做好幾件事

科技日報記者楊雪在記者會上提問

“這些年我走了很多衆創空間,也結識了很多年輕人,我感覺‘雙創’是年輕人實現夢想的一個絕好平臺,也是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大舞臺。”萬鋼在回答科技日報記者有關雙創升級的問題時感慨,“特別是高校、企業創辦的專業化的衆創空間,能滿足實體經濟發展要求”。

在他看來,“雙創”也是改革的一個手段,帶動了科技資源共享。“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在創新空間融合了,很多公共服務開放了。”

從科技創新角度看,萬鋼認爲,接下來應做好幾件事。一是創新創業的融通發展要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大中小融通創新,完善院所、企業與創業者的合作機制”。

二是要促進科技與金融的有效結合,爲創業者提供全流程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三是要強化創新的源頭供給,提高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科技含量,促進重大項目向社會開放,帶動產業發展、社會應用和創新創業。

四是要加強開放合作,主動融入國際創業創新大局當中。“最後,我們要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來提高服務於創新載體的能力,讓衆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這樣一種創業孵化鏈條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培養、創業資本和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萬鋼說。

造福人民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宗旨

新藥創制、傳染病防治、水污染等重大科技專項效果顯著;建立了重污染天氣應對技術體系;沙漠化治理的“庫布齊模式”……談到“十三五”以來民生領域的科技成果,萬鋼如數家珍。

至於未來部署,萬鋼說,首先是要深入開展國家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區,把好的經驗模式推廣出去。同時,要加強重大科技項目的統籌引領,利用人工智能、數字化技術加強社會安全防範,爲打贏污染攻堅戰、脫貧扶貧、促進人民健康提供更多的科技投入和支撐。

此外,要發展綠色技術,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要繼續深入開展科技扶貧脫貧攻堅,發揮科技特派員和星創天地在農村科技創新創業中的作用,開展創業式扶貧。”

萬鋼特別提到公衆關心的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問題。“我們已經有相應規劃,也啓動了各方面工作,將進一步加大力度,聚焦高發特發‘癌種’。”他說,要提高癌症早診率,降低發病率,提高生存率,實現科技的突破,同時要依託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加快成果轉化和先進適應技術的推廣,提升我國癌症防控的綜合水平。

新聞多看點

萬鋼:要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科學基礎

“人工智能”是近來中國科技發展的關鍵詞之一。科技部部長萬鋼10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馬上將發佈人工智能項目指南和細則,來突破基礎前沿理論關鍵部分的技術,以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科學基礎。

萬鋼介紹了近年來很多領域的人工智能成果。“自動駕駛汽車在上路,機器人分撿包裹,使快遞業得到了保障。在昨天的‘兩高’報告,還提到了智慧法院的建設。”萬鋼說,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已經正式公佈。這是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系統規劃,它強調了以加快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爲主線,突出科技引領、系統佈局、市場主導、開源開放的基本原則。

“人工智能要滲透到各個領域,最關鍵的還是要把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做好,並使它很快拓展到社會各方面。”萬鋼說,相關部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啓動人工智能的開源平臺建設。在此基礎上,將加快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學基礎的關鍵技術系統集成研發,使研發成果儘快進入開放平臺,在開放使用中使其增強完善。

他說,人工智能既有科技性進步的一面,也有社會發展的一面,所以要加強政策法規研究,積極應對人工智能發展可能對社會倫理、就業結構、個人隱私、國家安全等方面的一些挑戰。

“在人工智能重大項目中,我們要把自然科學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從自然科學角度攻克基礎難關,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解疑釋惑,爲和諧發展提供動力。”萬鋼說。

他表示,人工智能是國際化潮流,要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支持我國人工智能企業、研究機構開展國際合作,在一些重要關鍵的領域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攝影:周維海

編輯:梁 偉

審覈:管晶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