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演唱会还有

3662天

知识就是力量,欢迎回到2049。今天距2029年北京工人体育场个人演唱会还有3662天。

严正声明:本节目仅可作为您闲暇时光的消遣,抑或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说在医院排队的时候听听看看就行了,切勿作为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指导。糖尿病是现代人类五大疾病之一,据统计,全球患糖尿病人数超过4亿,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作为一种普遍且顽固的疾病,糖尿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患者享受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质量。

我们知道,能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能量归根结底都来源于食物。我们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在胃、肠等器官中,被分解为葡萄糖后进入血液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被称为“血糖值”。葡萄糖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另一方面,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值的激素,可以避免血糖值过分升高,如果胰腺不能分泌胰岛素,或者是虽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但在细胞水平上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的话,那么血糖值就会升高,从而患上糖尿病。

可见,所谓的糖尿病,就是指血糖值超过一定标准,处于较高状态的一种疾病。一般来说,在各种激素的调节下,人体的血糖值通常保持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多种激素,则会导致血糖值的升高。但是,相比于可以让血糖值升高的激素,可以降低血糖值的只有胰岛素。这种严重的不对等关系,便为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提供了自然上的便利。而这种不对等关系之所以存在,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属于人类的历史遗留问题,在靠狩猎采集为生的远古时代,人类很难获得充足的食物,于是,为了防止因低血糖而昏迷,人类就必须具备多种可以提高血糖值的激素。另一方面,当时的人类几乎没有降低血糖值的必要,所以体内只有一种降低血糖值的激素便足够了。但是万万没想到万万没想到,历史进程突如其来,农业、养殖业的出现,在极短的时间内,大大丰富了人类的食物供给,但同时,人体的机制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可见,糖尿病的出现与好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那么糖尿病生理上的成因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呢?欢迎收看大型娱乐节目回到2049第四季第19集《甜蜜杀手:糖尿病的成因、危害、预防与治疗》。

人活着都要吃饭,甚至活着就是为了吃饭,不论你习惯吃米还是习惯吃面,它们都是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被唾液、胃酸等消化,最终转化为葡萄糖被小肠吸收。之后,葡萄糖从小肠细胞进入血管之中,导致血糖值升高。而当胰腺发现体内的血糖值升高后,便会分泌胰岛素。在我们人体肌细胞的表面,分布着接收胰岛素信息的胰岛素受体,当胰岛素结合到受体之上后,胰岛素受体便会向葡萄糖转运体发送信息,于是葡萄糖转运体便开始工作,把葡萄糖吸收到细胞内,结果就导致了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减少,血糖值下降。

除了肌肉之外,肝脏以及脂肪也以同样的模式吸收着葡萄糖,在这些细胞中,葡萄糖被转换为糖原与脂肪等储存起来。所以,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血糖值不会变的过高,而是可以维持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之内。那么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究竟为什么会居高不下呢?

答案自然在于胰岛素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事实上,目前的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1型糖尿病时,与免疫相关的细胞,会把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误认为是敌人而加以摧毁,这些细胞受损后,就不再分泌胰岛素,结果就会导致高血糖。

而在2型糖尿病中,主要病因则在于所谓的“胰岛素抵抗”。当我们持续暴饮暴食或运动不足时,脂肪组织就会过度存储,此时,它们就会分泌一种激素,这种激素会切断胰岛素受体与葡萄糖转运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胰岛素所发出的摄取糖分这一指令,无法传达到葡萄糖转运体,于是,即便血液处于高血糖状态,也会停止向细胞内吸收葡萄糖。这就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即便刚刚吃过饭,但其细胞水平上,依然处于饥饿状态,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吃过饭后,往往依然会觉得很饿。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产生胰岛素抵抗后,人体尽管分泌了胰岛素,但糖的吸收效果依然很差,这样一来,人体就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但却并没有卵用,不但没卵用,反而会导致血液内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含量增多,什么多了都不好,最终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并导致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功能降低,无法正常工作。这就是2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比例高达90%以上。所以今天我们主要说的就是2型糖尿病。

从上面所说的我们可以发现,脂肪组织的过度存储,是2型糖尿病出现的直接诱因。而我们的普遍印象也都是胖子更容易患糖尿病。不过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并不仅仅是储存脂肪,它们还可以分泌各种激素。适当大小的脂肪细胞,会分泌一种名为“脂联素”的激素,它作用于肝脏或肌肉组织的细胞,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效果,并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脂联素还可以通过修复受损的血管,来抑制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正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那么如此一来,是不是说肥胖者就不应该患糖尿病了呢?是不是就越胖越好了呢?

当然不是。事实上,虽然脂肪细胞会分泌脂联素,但不知道为什么,当脂肪细胞堆积了过多脂肪时,也就是脂肪细胞过于肥大时,反而会减少脂联素的分泌。不仅如此,肥大的脂肪组织中,还含有很多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简称TNF-α等激素,这些激素均与炎症反应有关。与脂联素恰恰相反,TNF-α会削弱胰岛素的功效,导致肥胖者的血糖值升高,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大。另一方面,脂肪分泌的瘦蛋白作用于下丘脑,使人产生饱腹感,不会吃得太多,但当人们变胖后,瘦蛋白将难以产生效果,不易控制食欲。于是,人们会进一步变胖,进而脂联素的分泌量进一步减少,这也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可见,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联素对人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可惜的是,目前科学家还搞不明白,为什么脂肪细胞的性质会随着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好在这不要紧,因为我们至少知道,如果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消除肥胖的话,那么就可以减轻糖尿病症状。同时,科学家也正在致力于脂联素相关药物的研发。

总之,即使很多方面的关系我们还不是很清楚,但毋庸置疑的是,糖尿病的发生确实与肥胖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而要想有效治疗糖尿病,我们除了要深入了解作为罪魁祸首的脂肪细胞的作用之外,还需要加深对胰腺的了解,因为胰腺正是调节血糖值的司令部。

胰腺位于胃部的后侧,在胰腺中,布满了大量由细胞构成的“胰岛”,一般来说,人的胰腺内通常有100多万个胰岛。胰岛主要由α细胞、β细胞和δ细胞三种细胞构成,你也许会认为胰腺的作用就是分泌胰岛素,但事实上,这三种细胞分别分泌着不同的激素。α细胞可以分泌让血糖值升高的胰高血糖素,β细胞可以分泌降低血糖值的胰岛素,而δ细胞分泌的则是生长抑素,它可以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量。这3种细胞通过相互交换信息,并在合适的时间分泌适量的激素,来严格调节着体内的血糖值。

胰腺

胰岛

具体来看,当吃完饭血糖值升高时,β细胞会把葡萄糖吸收到细胞内,葡萄糖含量增多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后,β细胞便开始分泌胰岛素,再之后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那一套了,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并向葡萄糖转运体发送信号,使得葡萄糖转移到肌肉、肝脏之中,并储存起来。不过事实上,血糖值的升高并不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唯一因素,伴随着消化和吸收的小肠蠕动,同样也是刺激因素之一。小肠细胞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及肠抑胃肽等激素,这些激素作用于胰腺,可以增大胰岛素的分泌量。现在,通过增强这些激素的作用,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相信,我们身边应该都认识一个或几个糖尿病亲友,表面来看,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无非就是吃东西时候要稍加注意,这和大多数小妹妹也没什么区别,小妹妹们都是各种不吃葱姜蒜,我也不吃鱼腥草,但事实上,糖尿病并没有这个名字听起来这样无害、这样甜蜜蜜,它的可怕远远超乎你的想象。那么糖尿病都有哪些危害呢?

太多了,毫不夸张地说,从头到脚,糖尿病无一不在侵蚀,而这其中,尤以糖尿病三大并发症最为生猛,它们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一下。不过,在介绍三大并发症之前,我们还得介绍一下糖尿病的主要病症,因为这一病症几乎是其他所有症状的基础,这就是动脉硬化。糖因氧化等化学反应,可以导致血管内壁受损,所以,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管会进一步恶化变硬,使得血液流动受阻,总之就是血管续不动了。

我们知道,肾脏可以过滤血液,将尿素等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不过,当因高血糖导致肾出现血管障碍时,其过滤功能就会下降,最终几乎完全丧失功能,从而出现肾功能衰竭,严重时威胁生命。为了治疗,现在最常用的方法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就是进行“透析”。糖尿病肾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

同样的,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由于血管变脆,以及向视网膜输送氧气的血管被堵塞,视网膜就会处于缺氧状态,此时,视网膜就会试图生成新的血管,但是,这些新生的血管非常脆弱,很容易出血,从而导致眼功能障碍或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后天性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而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也是因为当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时,向神经细胞供氧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变差。于是,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的信息传递出现障碍。此外,神经细胞本身也会因高血糖而导致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手脚肢端麻木或疼痛的症状。

除了三大并发症之外,糖尿病还伴有其他严重症状。首先是昏迷,细胞在胰岛素的刺激下,吸收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能量,用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而患糖尿病后,胰岛素的效果会变差,虽然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但由于无法吸收到细胞内,就会导致细胞出现“饥饿”状态,这一看起来与高血糖截然相反的结果,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时会陷入昏迷,危及生命。

其次是脑梗死与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向脑部输送氧气与营养物质的动脉被堵塞,会导致其下游的脑区坏死,从而使得脑梗死的发病概率升高。基于同样的原因,心肌也会出现缺氧坏死,具体表现就是心肌梗死与心绞痛,这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统计表明,在美国,近70%的糖尿病患者因脑梗死或心肌梗死而死亡。

糖尿病也会引发感染。患糖尿病或高血糖的话,与生物防御相关的白细胞功能会降低,结果就是容易感染肺炎、膀胱炎、牙龈炎以及感冒等等。最后还有一个“糖尿病足”,这是由于腿部动脉变窄或堵塞,血液流动变差,导致腿部感觉到疼痛、麻木和寒冷的一种疾病。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患处感觉迟钝,不能察觉到下肢伤口,同时,血管堵塞还会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出现并发感染等问题。所以,有时候会导致下肢坏死。

总之一句话:糖尿病老可怕了,能不得就不得,得了就好好治。那么糖尿病究竟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研究发现,与欧美人相比,我们亚洲人即使稍微有脂肪堆积,也很容易产生与那些欧美大胖子相似的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即使不太胖,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亚洲人尤其要积极预防糖尿病。目前,食物疗法、运动疗法以及药物疗法,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三大方法。如今,世界各种都在积极研发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不过,即便在药物疗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食物疗法和运动疗法依然十分重要。2002年,美国针对肥胖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与为了预防糖尿病而事先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小组相比,每天摄取低热低脂食物、每周快走150分钟与积极改善生活习惯的小组,其抑制糖尿病的效果更好。所以说与其吃药,不如首先通过食物和运动来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就是糖多了,你也许会认为,我们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同时保证总能量的供应就行了。但其实,这是不行的。原因在于,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在被消化和吸收后,都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所以只限制含糖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用蛋白质和脂质来弥补,总热量并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该胖还是胖。而脂肪细胞正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另外研究发现,在控制糖类却大量摄入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质时,反而会引发肾病恶化,或增加动脉硬化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结果导致死亡率上升。所以都要吃,不过要有所节制,如果是我,我会采取暴力节制的办法,但是这不是好办法,好办法是遵医嘱,我不是大夫,不要问我,也不要问思考盒子,因为他不是正经大夫。

除了要注意摄入的总能量外,怎么吃也非常重要,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食用的先后顺序,可以极大地改变血糖值的变化幅度。怎么研究的就不说了,没啥意思,无非就是什么对照那一套,结论是先吃蔬菜有好处。这是因为,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它们可以延缓糖类、脂质的消化和吸收,由此便可以抑制血糖值的升高。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运动疗法。前面说过,患2型糖尿病时,胰腺虽然分泌了胰岛素,但肌肉却并不吸收糖分,所以,血糖值就会一直居高不下。不过,运动却可以通过有别于胰岛素作用机制的方法,来促进肌肉快速吸收糖分。所以,即使在胰岛素抵抗很强的情况下,运动疗法也具有显著的效果。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年老后,人体的肌肉量会自然而然地减少,这样一来,就算胰岛素抵抗不强,但由于吸收葡萄糖的肌肉组织变少了,也会导致高血糖,患上糖尿病。所以对于很多老年朋友来说,虽然他们的饭量与年轻时一样,甚至还有所下降,但却依然患上了糖尿病。于是,为了防止这一状况的出现,我们就要通过运动维持肌肉量,做什么运动?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是坠吼的,另外,其他一些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的运动,也是极好的。更为重要的是,运动可以减少脂肪含量,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建议,每周至少保证150分钟的运动时间,分5天进行,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不过,为了安全,患者应当经过医生体检,因为当糖尿病病情严重时,有时是不允许进行剧烈运动的。总之,食物疗法与运动疗法,均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具体情况请问专业的大夫。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药物疗法。1922年,人类开始使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在这一点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加拿大医生弗雷德里克-班廷,班廷从狗和牛的胰腺中发现并提取除了胰岛素,从此,糖尿病不再是耸人听闻的不治之症。受益于胰岛素的发现,数百万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得以大幅度延长。

班廷

不过,胰岛素却有着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如果使用时间或使用剂量错误的话,患者会因血糖值过度降低而昏迷。我小学时候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他就患有糖尿病,在90年代,人们已经不需要用针管来人为地掌握剂量和时间了,那时候流行的是一个类似于BP机的小机器,一台十几万,粘在身上,针管插在肚皮上,靠机器来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和剂量。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麻烦,但其实是十分不方便且痛苦的,那时的他,小小年纪身上就布满了针眼。我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还给他生了一个弟弟,那时候生二胎还需要有关部门批准,盖章之后你才能生,这也是一个家庭的无奈。

胰岛素自动注射器

除了注射胰岛素之外,在后来,科学家也研发出了各种糖尿病药物,比如不易产生低血糖副作用的药物,以及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就能调节血糖的药物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一种被称为“SGLT2抑制剂”的新药备受瞩目。

SGLT2抑制剂太麻烦,我用我的输入法打了一下,发现在我这儿显示的是“受够了他”,所以我就叫它这个名了。“受够了他”的标靶器官是肾脏,肾脏的肾小球可以通过过滤血液,将尿素等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在肾脏中,分布着一百多万个肾小球,每天可以过滤出超过150升的液体,这些液体就被称为“原尿”。但事实上,我们每天的排尿量仅有1.5升左右,大约仅为过滤量的1%左右。那么剩下的99%去哪了?黄博士喝了么?当然不是,事实上,在肾小球中过滤出的原尿,需要流经肾小管才能进入膀胱,而在流经肾小管的过程中,矿物质、氨基酸等人体所需的物质,会随同99%的水分被再吸收。

肾小球

葡萄糖也一样,葡萄糖穿过肾小球后,在肾小管内也被再次吸收,又返回到血管之中。研究认为,健康人几乎可以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但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存在,糖尿病患者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于是思路就来了,那就是抑制糖尿病患者再吸收流经肾小管的葡萄糖,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被称为“钠依赖型葡萄糖共同运输蛋白2”,这个就是“SGLT2”。所以,如果可以抑制SGLT2作用的话,那么就能抑制葡萄糖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糖值。

SGLT2的作用与肾小管中葡萄糖的浓度成正比,所以,与胰岛素不同的是,即使抑制了SGLT2的作用,也不会造成严重的低血糖等副作用。此外,SGLT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不是把能量之源葡萄糖储存在体内,而是排出体外。所以,在降低血糖值的同时也能减轻体重。当血糖值恢复正常,肾小管中的葡萄糖浓度降低后,SGLT2抑制剂的效果就会下降,所以,SGLT2虽然具有让肥胖者减重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体重正常的人千万不可将其作为减肥药而滥用。

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治疗糖尿病我们还能祭出什么样的黑科技呢?目前一种很有希望的根治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便是利用可分化为任何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再生医疗。

这个诱导多能干细胞便是我们常听到的iPS细胞,目前,如何让iPS细胞分化并发育成分泌胰岛素的胰腺,并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全球医学界的潮流。不过,由于人体脏器是由各种细胞构成的,且结构十分复杂,所以还很难在体外人工控制发育成形。那么该怎么办呢?有一个思路很是新奇,那就是在受精卵阶段,剔除发育胰腺所需的基因,然后植入iPS细胞,这样一来,iPS细胞或许就会定居在本应发育出胰腺的位置上,长出一个好的胰腺。基于这一思路,2017年1月26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它们成功地将人类iPS细胞植入了猪的胚泡之中,并获得了胚胎,那么这个在猪猪体内由人类iPS细胞长出来的胰腺,可不可以移植给人类呢?目前还不行,因为将人类的iPS细胞与其他生物的细胞混在一起形成胚胎的研究,还需要克服许多障碍,比如,还无法确认是否会感染未知传染病,以及其他技术上的课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当然了还涉及伦理问题。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问题总会得到解决,当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就可以实现这样的梦想,那就是在猪或牛体内,发育出人类的胰腺,从中提取胰岛并移植到糖尿病患者身上。而如果使用患者自身的iPS细胞进行培育的话,将没有任何排异反应。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此为止了,糖尿病是诞生于饱食时代的近代疾病,它是历史进程的产物,我们也相信,它也拥有着自身的历史范畴。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论是人类生活习惯的转变,抑或是医学的进步,我们都将彻底征服糖尿病。而在现在,就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来面对这一顽症,有事儿没事儿,唱唱歌、跳跳舞,来一段rap,打一场篮球,祝愿你健健康康长长久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