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就是憑着村裏發展艾草中草藥產業摘掉了“建卡貧困戶”的帽子。和劉廷光一樣,其他數十戶建卡貧戶都嚐到了發展艾草產業帶來的甜頭。

本網訊(記者 蔣明琴 陳剛)近來,在少雲鎮海棠村,不少村民在齊腰深的艾草地忙碌着。

65歲的劉廷光是這羣忙碌的村民之一。他就是憑着村裏發展艾草中草藥產業摘掉了“建卡貧困戶”的帽子。原來,劉廷光有嚴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壓,每天得打四次胰島素;妻子又不小心摔斷了腰,過去還能在外打工的劉廷光夫婦只好返鄉。因不能幹重活,土地離家裏又遠,不便耕種,他家的生活一天天拮据,成爲了建卡貧困戶。

村民在艾草基地裏除草

和劉廷光一樣,其他數十戶建卡貧戶都嚐到了發展艾草產業帶來的甜頭。他們將土地入股,每年除了有租金和分紅外,還可以在家門口就業。這些普普通通的艾草,讓少雲鎮的建卡貧困戶脫貧了。

少雲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秦海深介紹,兩年前,鎮裏引進重慶真艾農業有限公司,在海棠村等8個村發展艾草中藥材種植加工,計劃種植5750畝,現已種植3500畝。公司與多個村集體達成合作協議,採用新型股份制形式,村裏以土地入股,公司出資金、技術、包回收,負責規範化種植管理。收入按公司51%、村集體49%的比例分配,村集體再將所得收益分配給村民。除去管護費450元,各村每畝每年至少可以收益530元。平時,每個村優先安排建卡貧困戶和低保戶村民就業。這些管護費,就以工資形式付給村民。“艾草中草藥產業有力地推動了全鎮脫貧攻堅工作。”秦海深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