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已經去世58年,目前定居珠海的喬川今年71歲,從未見過母親家人的他決定來銅尋找母親當年的足跡。近日,在銅梁區安居鎮、安居古城文化研究會的幫助下,這位七旬老人終於回到母親的家鄉,找到了母親老家的親人,替母親圓了尋親夢。

幼年時的喬川與父母的合影。

站在母親生活過的老宅子裏,喬川激動不已。這一刻,對於母親去世58年後一直沒有放棄過尋找母親老家的他來說,是期盼得太久太久了。“多虧這些熱心人的幫忙,這麼順利就找到了親人,沒想到有這麼多的收穫……”

不到一小時找到親人

“喬川,珠海城職院教授,母親唐隆英是銅梁安居人,四十年代在合川女中讀書後離川……喬川此次想去安居看看,如能找到外公或外婆歐陽靜的家人或親戚就更好。謝謝!”近日,銅梁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屈銳收到這樣一條求助短信,求助者希望能夠尋找到已逝去母親在安居的家鄉親屬,完成老人生前未了的回鄉心願。

看了信息後,屈銳當即將信息轉給安居鎮黨委書記張正全,並在電話中希望安居鎮盡力幫老人圓了心願。當天,張正全立刻聯繫到安居古城文化研究會,研究會人員當即進行調查走訪。由於喬川提供的信息只有母親及其外祖母的姓名,走訪中瞭解到,安居有兩個與其母親字輩相同的人,一個叫唐隆書,一個叫唐隆秀。通過了解,這個唐隆書,正是喬川的堂舅。當天上午就確認找到了喬川的老宅,收到信息後僅用了不到1個小時。

老人記憶中的過往

喬川,珠海城市職業學院退休教授,父親是東北人,母親叫唐隆英,是銅梁安居人。70多年前,喬川的母親在中國醫科大學就讀時和喬川的父親相識相戀,後一家定居東北。喬川共有兄妹三人,喬川排行老大,他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弟弟在醫院上班,工作十分繁忙,妹妹身體不好,這次是他隻身一人來銅尋親。

喬川(中)與唐隆書(左)等合影留念。

“我母親去世很早,那時我還在上小學,我很懷念他,一直就有去安居看看的想法,沒想到這麼多的好心人幫我圓了這個夢!”4月16日,站在母親生活過的老宅子裏,喬川激動不已。

這一刻,對於母親去世58年後一直沒有放棄過替母親尋找老家親人的喬川來說,是期盼得太久太久了。“多虧這些熱心人的幫忙,這麼順利就找到了親人,沒想到有這麼多的收穫……”

據喬川介紹,母親唐隆英系獨生女,外婆叫歐陽靜,外公姓唐,名不詳,有一個小名叫“毛弟”的養子。母親1956年回過重慶一次,之後再也沒回過家鄉。喬川的外公去世早,1960年,喬川母親將外婆接到天津後,外婆當年就去世了。1961年,喬川的母親去世,那時候喬川還在上小學。喬川說,找尋母親老家親人是他一直以來都有的想法,他們兄妹三人的年紀都大了,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母親的親人。“找到我們的根,能到母親的老家走一走,帶母親回家。”

據喬川介紹,母親去世後,他曾多次嘗試尋找她的老家,但早年因涉及跨地和工作繁忙,一直沒有實現這個願望。2018年,在得知珠海開通了直通重慶的高速列車後,他終於又開始行動。“我對尋訪親人沒有抱多大希望,只是想到母親當時出生的地方呼吸一下老家的空氣,喝上母親飲用過的涪江水。”

“我是安居人,我還會再來”

得知已經找到母親的親人和老宅後,喬川於4月1日從珠海出發,4月3日到達銅梁,四十多分鐘後到達安居古城的湖廣會館。在這裏,喬川終於見到了母親老家的親人,相見的那一刻,千言萬語都融化在深情的擁抱裏。

在唐隆書的講述下,喬川瞭解到,原來外公共有七兄弟,外公排三,唐隆書的父親排七。“我原以爲要見的舅舅是我外婆收養的毛弟(母親這樣稱呼的),現在才知原來是有血緣關係的唐家舅舅。”喬川說,堂舅唐隆書給他最大的驚喜是告訴他母親住的唐家老宅還在,老宅建在江邊,是一個風景極好的地方。在老宅,唐隆書向喬川一一介紹了喬川父母以及當年父母老家親人居住過的房間……唐隆書說,當時唐家是自己釀酒,鋪面賣菸酒肥皂等日常用品,家境還算殷實。

站在老宅旁邊的橋上,喬川感慨萬千:“我曾多次在夢中回到安居老家。夢中的安居,房子是模糊的,人也是模糊的,只記得腳下是泥土地,我在土道上走着,嘴裏喊着:母親,我來看您了,但我不知道您在哪?聲音似乎也喊不出來,每每這時,夢就結束了。現在母親出生的老宅就在眼前,我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想着,那時橋是沒有的,房前窄窄的水泥小路也是沒有的,母親大概就是在這樣的河灘上度過童年的吧。”

從唐家老宅返回,唐隆書帶喬川去參觀了安居古城。古城的街道都是石板路,房子古色古香,與喬川夢中的場景完全不同,他發自內心地表達自己的激動與喜悅:“沒想到母親的老家銅梁這麼美!”

喬川臨走的時候,他特意買了一些安居特產。“我是安居人,我還會再回來。”喬川表示,以後會常回銅梁看看!

相關文章